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所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如果“情”“景”二分,互相外在,互相隔离,那就不可能产生审美意象。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就成了“虚景”;离开客体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
朱光潜、宗白华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 朱光潜在《论美》这本书的“开场白”就明白指出: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诗的境界”(意象)是直觉的产物。他说:“凝神关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志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这就是“直觉”。
宗白华指出,意象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一个虚灵世界,“一种永恒的灵的空间”。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和价值。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选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自然段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既否定美是客观的,又否定美是主观的,是基于对美是实体化的否认。
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存在于意象之中,这里的“意象”就是美和艺术本体。
C.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截然不同的意象世界。
D.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意象表现为“情景交融”,“情”“景”不能二分,没有本质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总观点,既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
B. 第二段对于“情”“景”的分析是为了解释意象为什么能产生美感。
C. 文章引用朱光潜在《论美》和《论诗》的论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证明美存在意象之中。
D. 文章引用宗白华的论述,是为了进一步分析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结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我们就能获得美。
B. 只有情景统一,互相融合做到“情不虚情,景不虚景”才能构成审美的意象。
C. 朱光潜认为凝神关照外物,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就产生了直觉件,进而就催生了意象。
D. 宗白华认为在情景交融的虚灵世界中,人们才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审美意味。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