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提到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法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提到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法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影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的效果。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联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词语修辞”有点儿像词作家给一首歌曲“填词”,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鲁迅的《孔乙己》“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的性格和情态。如果换成“拿”字,可能就“境界全无”了。可见,有时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间”。正如古希腊赫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的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会尽善尽美。”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通感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往往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有一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这句话用了一个倒装句,把谓语提到了前边,表现了女人从丈夫的笑里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因而急于问个究竟的微妙心理。用倒装句就可以突显要表达的内容。句子之间的组合也可以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设问是本来无需问,却偏要自问自答;明明是肯定或否定,还要反问一下,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索,同时也加强了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摘编自《修辞无处不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辞格是修辞方式中的一种,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B. 因语音和谐优美、琅琅上口,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篇章才被人们熟读成诵。
C. 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比喻、借代、比拟等,都能使表达尽善尽美。
D. 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或句子之间的组合往往能创造出不同艺术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语言的三个层面把众多的修辞方式进行分类,大体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这表明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B. “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是语音修辞的主要目的,语音是否和谐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C. 鲁迅《孔乙己》中“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中不用“拿”而用“排”,生动刻画出人物性格和情态,这就是“词语修辞”的妙处。
D. 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高潮”的“语句修辞”,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言表达得更鲜明更生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门父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三苏祠的楹联,它采用对偶的修辞,用调配语音的手段达到语音匀称协调的效果。
B.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克”字,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C. 《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把主语和谓语倒装,有强调“甚矣”的意味,突出了句子要表达的内容。
D. 《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本来无需问,却偏要自问自答,这是设问的修辞方式,属于语句修辞。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