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歧: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 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 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 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 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 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 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2)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