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从夏商周开始葬礼即已进入了系统化程序化发展阶段,春秋时期进入完善期。史料记载,秦汉丧葬礼仪已相当复杂,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葬前之礼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大敛、哭丧、停尸等。葬礼包括:告别祭奠、送葬、下棺等。葬后丧服之礼包括:丧服、丧制等。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
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即是爱。何为爱?孟子对爱作了精辟的论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爱自己的亲人,其次爱一切大众,最后爱自然万物。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它的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而“孝”文化则是处理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之间,宗族关系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要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统治者还认为“忠臣出孝门”“人臣孝则事君忠”。孔子也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封建统治者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各朝文书中通常都有一句:“圣朝惟以孝治天下”的套语。
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和送终。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根据孝的本意,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实施的社会结果是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象,这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而造成的。统治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希望进入冥国仍能继续享有人世的尊贵。因此他们为父母,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的坟墓。统治者的厚葬之风影响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民间纷纷仿效,互相攀比。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会政治逻辑结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同时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局限在相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这种重孝、厚葬观念越来越浓厚,礼仪越来越繁缛。
(选自徐止平《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人们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因此人们希望通过丧葬活动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
B.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完善于春秋时期,到秦汉时期丧葬礼仪已经发展得相当复杂、系统。
C. 家族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础,稳固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D. 被统治者作为基本国策的“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和“悌”共同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开头部分梳理了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B. 文章大量的引用论证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和孝文化的密切关系。
C. 文章运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了“孝”与“悌”之间的关系。
D. 文章从文化和社会两方面论证了丧葬礼仪繁琐的缘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既与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有关,也和儒家思想有关。
B. 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推动,厚葬观念就不会那么浓厚,礼仪也不会那么繁缛。
C. 随着丧葬法规的出现,丧葬活动及丧葬礼仪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一种表现。
D. “孝”包括“养老”和“送终”两方面,但现实中,常有“轻养厚葬”的倾向。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