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 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 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 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 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 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