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瓦花清逸心 ①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往透着孤寒之意。 ②比如瓦花。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颓败老房之顶,黛色青瓦缝隙中的苔草类植物。每年端午前后在雨露的滋润下,...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瓦花清逸心
①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往透着孤寒之意。
②比如瓦花。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颓败老房之顶,黛色青瓦缝隙中的苔草类植物。每年端午前后在雨露的滋润下,那些如松果般翠绿的嫩芽竟会在几日之间绽得如莲花一般,笑傲烈日,迎风伫立。
③与瓦花的相识,是在缤纷张扬的少年时代。那年随母亲回乡村老家,远远看到老房屋顶青瓦之间生长着一簇簇碧绿的小草,青绿相映,煞是抢眼。都市里楼盘巍然高耸,尽管风格迥异,花枝嫣然,可屋顶哪有这样可爱的植物。固执的我便让乡下亲戚搭梯子采下不少来,欢欢喜喜回到家,栽在特意买来的搪瓷花盆内,细土薄肥,朝阳暮雨,本想它会在阳台那一大片姹紫嫣红的花草中盛装怒放。不想几日后它竟便败落了,母亲摇着头说,瓦花天生就是隐士,只适合在山林村落之中,它有它的世界。
④而当时的我却认为瓦花辜负了我,竟然以“死亡”这种决绝的方式拒绝了我的美意,有种格格不入的孤高和清寒,难道它喜欢寂寞?或许,它本身就是寂寞?
⑤年少时,我们害怕寂寞。青春里桀骜张扬,红飞翠舞,认为生命当以豪情万丈,纵马驰骋,从江南至塞北,从商场至官场,肆意游荡,越是热闹的地方越是贪恋忘返。但凡有利可谋,一声招呼,各路好友便齐聚一堂,一路觥筹交错,醉生梦死,好不快活。然而,越是浮躁紊乱的身心越容易顽疾缠身,那年我突然腹中肝肠疼痛不止,四处寻医均不见好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子,母亲寻来瓦花,与柳枝、麦芽一起文火熏煎,一勺勺喂我服下,顿觉有股清凉之气游走全身,没多久,我竟然奇迹般 甲 (全愈/痊愈)。
⑥想想自己卧病于床,奄奄一息之时,唯有父母守在一旁,曾经“患难与共、生死之交”的兄弟朋友突然一个个不知去向,唯恐避之不及,怎是一个凄凉寂寞了得!刹那间终于明白什么叫寂寞,那些热闹繁华、物欲喧嚣的尘埃背后,往往藏匿着难以隐忍的淡薄苍凉,那才是真正的寂寞。
⑦那时起,我便留意起瓦花,尽管它还有更响亮的名字“瓦松”、“向天草”,但是我还是喜欢称它为“花”。因为“松”太过苍老古板,“草”太过随意卑贱,唯有“花”才配得上它,于烈日风雨红尘蹉跎中坚守干净美丽的本性,将自己雕琢得如碧玉般玲珑清丽,出尘脱俗。
⑧读《红楼梦》,大观园里才情玉女首推宝钗、黛玉, 乙 (曲指/屈指)一数,能和她们二人一拼的,仅史湘云一人而已。尽管她寄人篱下,但却从不与那些庸脂俗粉一般,自己就是自己,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毫无功利之心,这与圆滑世故的宝钗、孤芳自傲的黛玉截然不同。芍药圃里,史湘云醉卧山石僻处,芍药花散落一身,扇子落地也被花半掩,头下是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丫头笑着搀扶了回去,而她犹作睡语般嘟嘟嚷嚷吟着:“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一片热闹繁华的背后,到底还是寂寞的,如花般可爱又出尘的寂寞,但寂寞的骨子里,却满溢着清朗飘逸的诗意。突然发觉:这与性情豪爽、 丙 (淡泊/淡薄)名利的曹雪芹竟是如此的相似。真本《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相继而去,史湘云最终和宝玉结为患难夫妻,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和眷顾?
⑨在生命的某些时候,寂寞本是淡宕清逸的代名词。“梅妻鹤子”的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半生艰辛的生活历程造就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更锻造了他完美的人格和惬意的生命境界,以儒家平淡之心面对世间万事,于寂寞处执着于心中的自我,平生专注文学创作,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意境隽淡,韵致深美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劝其出仕,必有大为,均被其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真宗皇帝闻其名,赐他粟帛,诏命地方长官须“岁时劳问”。在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诗人。
⑩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寂寞的,就像瓦花,不随俗沉浮,于红尘荒漠中坚守真正的自我,高尚清逸,绽放若莲,千山万水,了然于胸。真的,你还会寂寞吗?
(有改动)
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全愈 曲指 淡泊 B. 痊愈 屈指 淡泊
C. 痊愈 曲指 淡薄 D. 全愈 屈指 淡薄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士,指有知识有才能,能够做官却故意躲避不做官的人。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有庄子、陶渊明等。
B. 文火,是煎药火侯的一种,俗称小火或慢火。常用的补益药材以文火慢煎,才能发挥药效。
C. 真本,指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现在的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真本。
D. 出仕,出来做官。《论语》里有“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对瓦花的态度前后有变化,而“我”的母亲对瓦松的认识通透深刻。
B. 生病前“我”称瓦花为“瓦松”、“向天草”,病好后“我”喜欢称它为瓦花。
C. 在作者看来,林逋被皇帝“赐粟帛”“赐号”是封建时代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D. 文章借瓦花谈作者对“寂寞”的认识,由物及人,结尾点明主旨。
4.作者对瓦花的情感认知过程:乡村老家初见时______,在城里家养死后______,卧病于床时瓦花是______,病好后________。
5.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对“寂寞”的认识历程。
6.结合全文分析“瓦花”的作用。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