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①,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②。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原文有删改)
【注】①贲、育:古代战国时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张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张良与能使120斤铁锥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特别
C.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忿忿:愤怒、怨恨
D. 其身之可爱 爱:怜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故加之而不怒 油然而不怪者
B.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C. 非子房其谁全之 其事甚怪
D. 子房之不死者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而世不察,以(老人)为鬼物,亦已过矣
B. 是故(张良)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C. (老人与张良)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D. 由是观之,(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留侯张良,文章分析他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愤怒。
B. 文章认为高祖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而汉高祖的忍耐,正是张良授意的结果。
C. 桥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是想教训张良,因为他虽才能有余,却有着脾气暴躁的缺点。
D. 司马迁认为张良的如妇人女子的长相与他的胸怀气度不相符,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