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中国北方的整片土地无法割裂,中国的发展,是从边陲整合于核心,并不呈现欧洲区域内的地区性差别。 商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包括文字系统、组织力量和工艺水平,都足够使商文化成为...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中国北方的整片土地无法割裂,中国的发展,是从边陲整合于核心,并不呈现欧洲区域内的地区性差别。
商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包括文字系统、组织力量和工艺水平,都足够使商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对各地地方性的文化发挥出相当程度的同化力量。周代的封建制度, 基本上是以贵族间的婚姻和合作,借着祖先崇拜和“天命”的观念,编织出的一个统治 阶层的庞大网络。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了数百年,终于形成了周代中国上层文化同构性。 所谓“天下”,并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只是不同封国城邑的居民,却还是认同于同 一个文化大系统。
相对而言,虽然希腊霸权已经不在了,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各地的城市, 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同构性。不过,泛希腊文化的天下,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而瓦解, 并没有机会继续加强一个大地区的政治统一。而中国虽然有过春秋战国的列国形态,但 由于中国文化同构性,中国自然而然会走向秦汉大一统的帝国。
西周的封建网络,经过春秋战国,逐渐转变成列国体制。到了战国时代,那一个个 国家本身的组织形态,已经非常接近欧洲近代史上的主权国家。中国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和欧洲类似形态的出现,有将近两千年的落差。中国列国体制,最后终于发展为秦汉帝 国。我们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虽然列国纷争,却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的观 念,标志着中国地区会走向大一统的天下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欧洲也有过罗马时代的统一。不过,罗马帝国容许各地区的个别文化特色,它只是用武力凌驾各地的霸主。欧洲真正的文化统一,还有待于基督教成立的公教 秩序出现。这一个公教秩序,使教权代替了帝国的皇权,也因此保存了欧洲族群林立的封建制度。因此,在宗教改革以后,公教秩序崩溃,那些封君才得以发展出他们的主权国家。
欧洲内部长期的族群林立,却保留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不至于像中国一样,形成 一个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中国的模式,可能相对减轻了内部的冲突,老百姓一一般会有比较长期的和平日子。但是,同构性过高的社会,缺少许多可能的选择,面临变局时, 缺乏弹性的调节。欧洲内部的多姿多彩,使得欧洲的历史发展出“隔舱”的保护功能。在有内外挑战的时候,各种异质性的特色,使他们可以从许多选项中找出恰当的适应方
(选自许悼云《中西文明的对照》,个别字词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商代文化髙度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并具有了同化地方性文化的力量。
B. 周代依托统治阶层的庞大网络,经过数百年,最后形成了中国文化同构性。
C. 周代的所谓“天下”的范围,指的是有着共同文化认同的不同的封国和城邑。
D. 早期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欧洲各地的城市之上,造成了文化同构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中国北方整片土地无法割裂的地理特点,有利于形成中国文化同构性。
B. 文章认为如果亚历山大帝国不崩溃,泛希腊文化将会导致欧洲大地区的政治统一。
C. 文章认为有过列国形态的中国,由于文化同构性,走向秦汉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D.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同构性,既使得中国的政治比较稳定,又使得其缺乏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观念的列国,虽然纷争不断,却都想着统一中国。
B. 历史上的欧洲,有过泛希腊文化、基督教公教秩序、罗马帝国三个统一的时代。
C. 中国“天下”“分久必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大中国,重要原因在于其文化同构性。
D. 中国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和欧洲保留了族群林立的多样性文化,可以相互借鉴。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