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以前,御史台隶属于少府,至魏晋时独立,主管监察的机构不再归属于行政系统主管。而成为与行政平级的国家机关。如明代开国时,“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以前,御史台隶属于少府,至魏晋时独立,主管监察的机构不再归属于行政系统主管。而成为与行政平级的国家机关。如明代开国时,“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明史•职官志》)作为独立的机构,必有完全独立的经费来源供其运转,这些经费应该不属于任何政治集团或财团,道理很简单,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在经济上有了控制权,就在意志上和行为上有了控制权。中国古代主管监察的机构,开没有单独的财政收入,因而显然不具备独立的基础。这也是监察官员的意志和行为受到行政官员的控制和影响的根本原因。
至于各项监察制度的制订、更改和废弛,也不是主管监察的机构可以独自决定的。到唐代、宋代都曾有丞相决定或更改御史台的弹劾上报制。宋代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即多次奏议御史台机构设置、官员任期及其具体案例。监察制度要由被监察对象来制订,这也充分说明了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监察官员的任免,也不是由主管监察的机构独立决定的。历代任用监察官员的途径大体有皇帝直接选用、吏部考选、行政长官推荐、监察长官推荐等。吏部与行政长官都属监察对象,自不必说。即便是皇帝亲选,也避免不了行政官员的干预和影响。宋代皇帝最强调“钦擢御史”,但钦选的谏官常为执政大臣等所推荐。总之,各代监察官员的任免权主要是由行政部门掌握。
行政官员掌握了监官员的任免权,就可以合法地安插亲信,排斥异己。这也很能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不是独立的。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员与行政长官在身份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等级和政治利益集国,也同处于一个人事管理体系中。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不仅可以相互流动,而且主管监察的机构是官员从下向上流动的一个过渡性环节。一般来说,监察官员由行政官员中选任,任满以后,便调到行政部门担任地位更高的职务,汉代、唐代常从地方官中选任刺史、御史。宋代御史多由太常博士等以上的官中选用。清代科道人员多由翰林编修、检讨、内阁中书、各部郎中等官员中考铨选用。更为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历代都有不少高级行政官员兼任史台长官。如唐代,萧至忠以吏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第五琦以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宋代,温仲舒以礼部尚书兼任中丞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是,我国主管监察的机构从少府中分出,成为与行政平级的真正独立的国家机关。
B. 行政官员只要掌握着监察官员的任免权,就有机会通过合法程序安插亲信,排斥异己。
C. 唐宋丞相有决定或更改御史台弹劾上报的权力,皇帝所见的上报全都不是御史台原件。
D. 古代监察官全部从行政官员中选任,只要任满,就调到行政部门担任地位更高的职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不是独立的这一问题,文章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证说明。
B. 文章从经费来源、制度修订、官员任免等方面阐明监察官受行政官控制的情形。
C.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不能与行政官员身份相同并同处于一个管理体系。
D. 古代监察官员与行政官员同属于一个利益集团,是其不能独立行政的前提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古代监察机构能够真正独立起来,那么其对官员的监察监督作用会更好地发挥。
B. 只要监察制度由被监察对象制订,那么这种监察机制就一定存在着一些短板或漏洞。
C. 为保证谏官质量,皇帝在亲选谏官时,应排除执政大臣的干扰,全面考察慎重任用。
D. 高级行政官员兼任御史台长官,说明古代对监察机构职能的重视并采取的强化措施。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