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围绕著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围绕著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的发展,书院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数量众多,成为读书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它又走出国门,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国旧金山等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1901年光绪皇帝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大、中、小三级学堂,更使它由古代迈向近现代。
书院改制甫20年,有识之士如学术大师蔡元培、胡适及青年毛泽东等,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发起了20世纪的第一次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运动,到2007年年底,中国(包括大陆港台)学者发表大量论文、专著,成绩显著。兹将论文分年(代)统计如下:
(节选自《中国书院研究综述》)
材料二:
当前,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国学来提升和标示自己的文化身份。但如何来传播和提升国人的国学水平,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而当代书院以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也可以说当代书院是进行国学教育重要的载体。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国学教育,因而当代书院可以利用其国学教育优势,逐渐改善这一状况。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近些年来,国内受“国学热”的影响,很多地方和高校办起了不少的书院,这些书院的创办既受到了“国学热”的推动,又顺应了“国学热”这股潮流。
(节选自刘怀远《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是全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和学院制并行的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组成。书院制是中大保留传统血脉的筋络,是秉承精神气质的标签,更是教职工和学生归属感的象征,各个书院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精神气质造就了香港中文大学今天的成就和名望。为迎接本科四年制改革,2007年后中大又陆续成立了五家书院,即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中大的书院定位于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是按照专业组成的学生学习、实验的教学机构,是学生住宿、生活、学习、娱乐、成长的地方,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书院各具特色,有的重视博雅教育,有的重视传统文化。
(节选自孙国锋等《基于比较视角的现代书院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书院由私人书斋后来变为政府衙门,再后来又变成文化教育组织,清代末年经改制又变为学堂,说明其身份一直在不断变化中。
B. 书院能够走出国门,为中华文明甚至西方文明所认可,说明书院适应性强,其制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C. 统计数据说明,从1920年代开始,近80年的书院研究从未得到真正的有效重视,直到进入21世纪书院研究才进入了黄金时期。
D. 仅就统计数据来看,进入1980年代书院研究的论文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年代,说明了这时的人们对书院教育有了更多的研究。
E. 进入21世纪,就每年的论文数量相比较,一年比一年多,由此可见此时人们对于这种古老的文化教育组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具有的优势。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