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审谛。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①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注]①二陆,陆机、陆云兄弟,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②韩、彭,指韩信和彭越,西汉名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B. 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C. 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D. 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在文中是失去父亲,与现代汉语“孤儿”意义有所不同。
B. 朱黄,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对古籍标点、校订时用它,以示与原文区别。
C. 小学,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与“小学而大遗”中“小学”义同。
D. 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职往往要高于原先所任职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锴以文词见长,并为此痴绝。他的文章曾受到常梦锡的赞赏;他听到自己所作歌词为歌妓所唱,消除了自己的不快,哥哥徐铉赞叹他宁愿用歌词换取更大官职。
B. 徐锴为人耿直,多次触怒权贵。他私下议论殷崇义起草军书的错误,被贬为乌江太尉;议论马延鲁为人名望浅薄,又得罪权贵,去掌管东都事务。
C. 徐锴博学多才,为人敬仰。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没有人能懂,徐锴一一逐条应答;有使者曾把徐铉、徐锴比作陆机、陆云。
D. 徐锴见识高明,富有远见。后主认为国家多难,用人以才为先,徐错却认为以德为先,受到后主称赞;临死前,庆幸没当亡国之俘,死后一年国家就被讨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列传》)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