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关于“对联”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广州的地铁族对春节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那就是地铁春联,贴地铁春联的时候,就是快到春节的时候。 2017年地铁春联已贴进了23个地铁站,其中不仅有公园前、珠江新城...
题目内容:
关于“对联”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广州的地铁族对春节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那就是地铁春联,贴地铁春联的时候,就是快到春节的时候。
2017年地铁春联已贴进了23个地铁站,其中不仅有公园前、珠江新城等客流较大的站点,还有刚开通的七号线板桥、六号线二期萝岗等站点。本届活动共收到2000余副投稿作品,在广东省楹联学会的专家们多轮评选后,最终有16副作品获奖。评委表示,今年的作品大都结合了鸡年、地铁、羊城、新春等元素创作。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摘自互联网)
(话题溯源)
在春节里,大家使用春联来表达祝福和心愿。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肖良平介绍,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有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从上到下,从古到今,普及范围和影响面都非常广。在世界各地,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登堂入室,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摘自互联网)
(话题现状)
近些年来,写对联、贴春联的人明显少了,因而有人担心对联文化将会逐渐衰落。除夕将至,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春联“可贴可不贴”。追问原因,其中七八成人是因为“自己不会写、买的不如意”,于是索性放弃。然而其中有一位65岁的刘先生坚持自编、自写春联已经几十年了。他给记者展示了两幅自己创作的对联:“玉龙腾飞驾云去,银蛇起舞上岗来。”、“龙孙出世声振寰宇,四世同堂喜迎蛇年。”因为刚满月的孙子在家谱上排“玉”字辈,他特地将与“银蛇”对仗的“金龙”改写成了“玉龙”。第二副对联里,除了属龙的孙子,他还特地加上了生肖属蛇的外孙女,烘托大家庭氛围。他说:“虽然不是严格对仗,但有我们家自己的特色。”。
随后,记者又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等批发网站联系到了一些春联生产商。生产春联已7年的浙江何女士透露:“哪有时间去请名家专门创作?都是在电脑上找的内容。肯定都是好词好句,谁还在乎具体内容?”言下之意,春联年年一个样。
如今,写对联已成为过去式,春联纸无处可寻,写对联的人也纷纷老矣。人们不再习惯于写对联,而是到超市、集市上去买对联。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商家年年只卖“大路货”,鲜有个性化春联。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正在悄然改变,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摘自互联网)
(各方声音)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对联是传统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播文化、鼓舞士气,作用大,影响广。这种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是不断沉淀,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结果,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结果。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对联文化在内。通过对联文化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励人民能够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教师崔伟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常用到对联,语文课本也增加了对联知识,就连春晚也推出对联。然而现在对联文化存在断层现象,热爱对联文化的人都是50岁以上年长的人,中青年人很少,我希望通过在学校推广对联文化,让孩子了解并喜欢对联文化,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引导学生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总有一群小学生参加,他们来自石碁镇中心小学,别看年纪小,却已是十足的小联迷,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脱颖而出,还有多幅作品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采纳并刊登。
(摘自《番禺日报》2015年5月17日,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2017年广州地铁春联征集活动中获奖的16副作品,都是由广东省楹联学会的专家们撰写和评选的。
B. 每逢过年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
C. 朱元璋当政之时,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
D. 弘扬对联文化能够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励人民,使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B. 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有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普及范围和影响面都非常广。
C. 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等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D. 对联可长可短,但都具有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
3.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春联大都是生产商在网上搜索好词好句后印制的,不会请名家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B. “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是英国女王赠送给光绪皇帝的一副婚联。
C. 我们要在学校大力推广对联文化,让孩子了解并喜欢对联文化,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
D. 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常用到对联,语文课本也增加了对联知识,就连春晚也推出对联,这说明如今对联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商家年年只卖“大路货”,鲜有个性化春联。
5.根据以上几则材料,请概括影响对联文化传承的不利因素。并就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兴趣的问题,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