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印章篆刻艺术史 刘恒 中国的印章最初是用在制陶工艺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制的印面上雕刻花纹,先在湿润的泥坯上钤盖出印迹,然后烧制成陶器。这类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次...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印章篆刻艺术史
刘恒
中国的印章最初是用在制陶工艺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制的印面上雕刻花纹,先在湿润的泥坯上钤盖出印迹,然后烧制成陶器。这类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次出土。进入青铜时代后,印章的材质也转变为铜制。早期印章上镌刻的都是图案花纹或族徽(民族标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对于昭示权力和质证取信的需求不断扩大,由此,刻有官职名称或人物姓名的文字印章已经普遍使用。后世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称为“古玺”。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印章一直保持着高度成熟和繁盛的发展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印章制度严格规范。从战国古玺开始,国家政权对于各级官府所用的印章从名称、文字到形式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其次,各个时期官私印章所采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通行标准字体。从先秦到魏晋,汉字形体产生很大变化,然而由于各个时期印章用字的规范,不仅保证了印章制度的连续性,也使后人通过文字特征可以清楚了解整个印章历史的演变脉络;此外,印章材质和制作技巧的多样性,使印章在作为昭示取信象征的同时,更增添了巧施匠心和赏心悦目的艺术价值。从材质来看,战国以后的印章以铜质为主,但根据主人身份或用途不同,也有金、银、玉、石、铁等不同质地。在制作形制上,以方形为主,也有长方、圆形乃至三角形等不同形状。在表现形式上,既有阴刻的白文,也有阳刻的朱文以及朱白相间的手法。这些多样的手法,为印章在实用基础上融入更加灵活生动的艺术追求提供了可能。
唐宋以后,官方印章在登记和规范的制约下,逐渐趋于整齐僵化。与此同时,作为文化艺术的主体,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印章的创作活动中。由此,中国印章艺术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一门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随着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等一批杰出的文人艺术家在印章设计制作上的参与,印章艺术进入一个全新境界。此后的篆刻,已不再局限于镌刻官职、姓名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姓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乃至诗词篇章等内容来表达情趣志向。篆刻艺术使印章超越实用的功能,成为文人艺术家表达审美追求的重要而独特的方式。
元代王冕首创以叶腊石镌刻印章以后,文人艺术家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不仅自己挑选内容、设计文字及布局,更动手操刀刻石,独立完成每方印章。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在篆刻艺术上倾注心血,其中包含他们的学识修养——对汉字形体特别是篆书字体的研究和理解,包含他们的兴趣爱好—对古代文物的喜好模仿,同时也包含他们的经验技巧——对印面布局的设计以及各种刀法效果的掌握。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篆刻艺术迅速走向独立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不同流派风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印章已经普通使用,后世将其称为“古玺”。
B. 战国以后的印章在形式上采用白文,朱文及朱白相间的手法。
C. 米带、赵孟原等人参与设计的印章,是侧重表达情趣志向的。
D. 王冕以叶腊石镌刻印章,为文人艺术家独立完成印章开了先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时代为顺序,对印章的发展进行分析,表现出印章各时代的演进。
B. 第一段在论述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印章发展制以概括性语言进行了分析
C. 第二段分析载国到魂普南北刺印章特点,突出其融入了生动的艺术追求。
D. 第三、四,五段分析唐,宋,元期清代印常,均表现出其创新这一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中国印章的材质经历了从陶制到倒制,再到其他材质的过程。
B. 印章不仅具有权力和质证取信的作用,还具有艺术审美特质。
C. 唐代文人大大的参与,使印章成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D. 掌握印面布局及各种刀法效果后,象刻艺术孕育出不同流派风格。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