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列岛这一海上交通线,被称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连通黄海、渤海沿岸地区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与新石器时代中期,历经新...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列岛这一海上交通线,被称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连通黄海、渤海沿岸地区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与新石器时代中期,历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形成期,至秦汉时期已成为常态化的海路交通。
战国中晚期,据《实际·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这条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因这一时期中原人口迁徙,贸易发展,以及齐、燕国君对海上仙境及不死之药的追求,再次焕发出生机。
秦汉之际,这条海路交通日渐繁忙,成为连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辽东半岛、远至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列岛的常态化海路通道。徐福入海求仙人神药,前后历时8年,数次往返。与他同时因入海求仙的还有卢生、韩众、侯生、石生等人,这是秦代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
汉武帝对于入海求仙人神药之事也非常热衷。据《史记》《汉书》的相关记载,汉武帝前后40余年连续派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参与者往往以千万人计,虽然“终无有验”,但这些活动在中国航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两汉时期辽东“浮海”移民和东汉“海贼”张伯路事件也表明,胶东半岛往返辽东半岛的海路已常态化。据《后汉书》,从胶东半岛“浮海”辽东,从西汉初年开始整个两汉时期均有记载。元封二年秋,汉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率水军自齐跨越渤海,遣左将军荀彘率领陆军南下鸭绿江,共同出兵朝鲜,杨仆走的应该也是这条海路。而渤海航线也可能是“秦之亡人”远行的路径。据一些日本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开始有一些原在朝鲜半岛居住的汉人南下日本列岛谋求安身之地,他们自称秦始皇后裔,其实是泛指来自中国之人,也是沿着这条北方海路南下日本列岛。广泛分布于我国辽东半岛地区的石棚、朝鲜半岛的支石墓,在日本不少地区均有发现,这一文化遗存传至日本列岛无疑也是通过朝鲜半岛南部的海路传播的。
东汉王充所撰《论衡》就提到西周时期“倭人献鬯草”,班固《汉书》也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说明日本列岛和中原王朝在这一时期已有官方接触。日本在绳纹时代尚处于原始文化时期,弥生文化时期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开始出现青铜器、铁器和纺织品,开始种植禾稻等,《魏志·东夷传》记载汉代的日本“种禾稻纻麻、蚕桑缉绩,出细缣丝”,正与考古发现情况相一致。日本纺织业的兴起,应是周秦汉魏时期在以齐鲁地区为中心的纺织业刺激下,沿着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的这条环黄海、渤海沿岸地区的海路通道传播的。根据文献,魏晋时期日本和中国的中原王朝不仅互赠丝织品,还有纺织工匠交流技术的记载。文献结合考古资料,说明汉魏时期这条海路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徐昭峰《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产生》)
1.下村关于原文内容的理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中晚期,追求仙境及不死之药的齐、燕国君使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出生机。
B. 《后汉书》记载的东汉“海贼”张伯路事件说明,胶东半岛往返辽东半岛的海路已常态化。
C. 元封二年,汉武帝派杨仆率水军从海路出兵朝鲜,走的是“秦之亡人”远行的路径。
D. 《魏志》记载日本出现纺织品。二日本人的纺织技术是由中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过去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总体解说北方海上丝调之路,后分说,分说部分基本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进行阐述。
B. 对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文章简要交代其萌芽、发展的过程,而重点阐述其成为常态化的的时期。
C. 文章列举徐福、卢生等人人海求仙的事,是为了论证这是秦代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
D. 文章引用王充的《论衡》和班固的《汉书》中的语句,论述中原王朝与日本列岛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武帝开展的大规模人海求仙人神药的活动,对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要影响。
B. 在朝鲜半岛居住的中国人沿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日本,日本的史书记载可以提供佐证。
C. 在日本发现中国的石棚、朝鲜半岛的支石墓,证实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海上之路是联通的。
D. 文献记载中国魏晋时代和日本有物品交流,足以证明汉魏时期北方海上饮绸之路已经形成。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