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1944年,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这标志着敦煌石窟从此收归国家保护、管理,结束了任由自然风雨侵蚀、人为盗劫破坏的历史。如今,敦煌研究院已发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1944年,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这标志着敦煌石窟从此收归国家保护、管理,结束了任由自然风雨侵蚀、人为盗劫破坏的历史。如今,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遗址博物馆、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研究中心、国际敦煌学研究基地。
坚守莫高窟60多年的资深文物研究保护专家孙儒涧近日回忆起敦煌石窟保护七十载的往事,他说1947年他初到敦煌时滴水成冰的寒冬滋味令他记忆犹新。同时,吃水困难、缺衣少食等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曾成为他坚守的困扰。“但敦煌文化的感召实在令人难以抗拒。”
(摘编自冯志军《敦煌石窟保护七十载:文化感召下的坚守》)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提出,任何一个物质到一定时候都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敦煌的“消失”不可阻挡。敦煌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希望延缓敦煌衰变的速度,让它能够比较长久地留下来。
“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这些壁画、彩塑是一些泥巴、草、矿物颜料、动物胶制作出来的,都是非常脆弱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的保护就是要和时间‘赛跑’。”王旭东说。
王旭东告诉记者,敦煌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本体,还要将文物的信息、环境真实完整地保存下来,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壁画空鼓、起甲、崖体风化、坍塌……自然或人为因素都给文物造成一定的损伤。经过几代“敦煌人”的努力,文物的病害得到了控制和改善。现在,敦煌文物保护中,起甲壁画修复、壁画脱盐、空鼓壁画修复等保护流程都形成了规范,敦煌从抢救性保护逐渐过渡到预防性保护。
据了解,目前敦煌的预防保护包括安全防范、监测预警、数字化三个方面,并建立了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和“数字敦煌”系统。
“在多年的保护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日常的管理、监测、维护比主动干预更重要。”王旭东说,敦煌所有开放洞窟和重要洞窟都安装有传感器,用以监测莫高窟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变化,包括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定点定时监测大气颗粒物和微生物活动等,并实时传送至监测中心,一旦发现相关指标超过阈值,这个洞窟就将暂时关闭。
(摘编自童方《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石窟保护在和时间“赛跑”》)
材料三: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备受全球瞩目的“数字敦煌”项目已悄无声息的将敦煌石窟带向全球各地,普通民众用手机亦可畅游藏于“深闺”的绚丽洞窟。
“数字敦煌”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把藏经洞文物与莫高窟数字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前景令人鼓舞。比如:所有资源都免费公开的国际敦煌项目渐显成效,法国国家图书馆把所有馆藏敦煌文献的数字化成果捐献给了敦煌等。
(摘编自冯志军《敦煌石窟探全球共享海内外众议“数字敦煌”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前,对敦煌石窟的保护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自然和人为因素都破坏过石窟。
B. 王旭东认为经过几代“敦煌人”的努力,对敦煌石窟的保护已开始从抢救性保护往预防性保护过渡。
C. 敦煌石窟文物的制作原料多是泥巴、草、矿物颜料和动物胶等,这种文物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D. 数字敦煌工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手机、网络,使敦煌文化走向普通大众、走向世界,实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敦煌石窟得以保护,离不开像孙儒涧这样因受敦煌文化魅力感召而来的研究保护专家的不懈努力。
B. 敦煌的预防保护包括安全防范、监测预警、数字化三个方面,并建立了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和“数字敦煌”系统。
C. 敦煌文物保护的经验告诉我们,较之于文物本体保护,文物的信息、环境的保存更要重视与加强。
D. 数字敦煌工程的成果之一是法国国家图书馆把所有馆藏的关于敦煌的文献成果捐献给了敦煌。
3.根据材料,概括目前对敦煌石窟的保护途径。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