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睿智地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对于“小人”,他在与君子比照中予以贬贵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观念:修己即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上世纪初,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还断言,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
这种观点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輯归类上定义儒学,或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而是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君子”一词是那些具有特定的基本骨架、内在气质等优秀道德意蕴的人的代称。
B. 冯友兰认为,孔子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C. 孔子认为,“君子”不同于圣人的难以企及高不可攀,更与小人的狭隘、自私等迥然不同。
D. 从语言逻辑和哲学体系看儒学的本质就是“君子之学”,这是儒学区别于其它的主要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君子”说为中心话题,论述了孔子“君子”说内涵的变化,及孔子本人和后人的解读。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得“君子”的内涵更明确,更有现实感,人格更具体。
C. 文章引用冯友兰和辜鸿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释了孔子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想。
D. 文章引述材料丰富,既有《论语》语句的引用,也有后人研究结果的介绍,使论证较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说“君子”代表着崇德向善的美好人格,那么“圣人”则代表最高尚的人格,是人立身处世的目标。
B. “君子之学”的核心包括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这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修己方能治人。
C. 崇德向善之人格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拥有它才能成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D. 作为君子之学的儒学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因此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其积极意义。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