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原创的清流之作,《经典咏流传》在大年初一首播当天就收到各路点赞,带来无限震撼。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唱响...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原创的清流之作,《经典咏流传》在大年初一首播当天就收到各路点赞,带来无限震撼。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唱响经典,再造经典,给经典注入“时代”元素,给文化打上“先锋”烙印。作为央视新年文化节目的新开局,《经典咏流传》用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作为打造优质电视节目的同时,成功地打造了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评论称它开启了文化节目的2.0时代。
《经典咏流传》形式很简单,就是单纯而干净的读诗、唱诗和品诗。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吟诗作词本就是风雅之事,透着古人的闲趣与修为。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自带光环,魅力无限,浓缩大儒一生学识;广为传唱的《枉凝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家一出场便勾起许多记忆,身听经典,梦回初原;《天净沙·秋思》中元代马致远笔下的乡愁,何尝不是当代人的原乡情愫呢?《经典咏流传》光芒很“亮”,表演者中不乏当红演员、实力派歌手……但万丈光芒也盖不过诗词歌赋本身。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不变的是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和对文化的依恋之情。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每期开场,主持人的一句保留台词就已足够吸引人,和诗以歌更能抓住心灵。一群山里的孩子和一个支教老师演绎的《苔》,鼓励平凡的人活出自我的价值,由孩子来演唱恰如其分,直戳人心;王俊凯一首轻松欢快的《明日歌》,给现代人开了一剂滋养心灵的良药,让人珍惜新时代美好时光;中国第一代钢琴家、88岁的巫漪丽大师倾情加盟,那布满皱纹的双手与灵巧跳动的音符,让人肃然起敬久久难忘,第一个音符响起,一曲《梁祝》绕梁而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经典再造,一切在于传统与时代间是否形成了一种互文。如何做到“让今人看见过去,让世界看见中国”?《经典咏流传》正在利用其广阔平台和强大号召力努力尝试。家喻户晓的《送别》,原曲其实是一首美国歌,经中国艺术家李叔同填词,才发扬光大,舞台上双语演绎更是平增不少魅力;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台湾歌手陈彼得老爷子凭借酷帅的台风和真情的演唱同样韵味十足;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共同演绎,将积极探索、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得天衣无缝、淋漓尽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可以经由岁月洗礼依旧魅力不减,无论古今中外,还是明星百姓,只要你愿意亲近,它就会散发出一种别样韵味。
或许诗歌就应该被唱出来,才能完成它最终的使命,不然让诗孤独地躺在文学典籍里沦为知识储备,终归是没有生命力的。但不论是诗词还是歌曲,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精致细腻的技巧,而是其背后蕴藏的真情实感。诵罢诗词,一曲终了,了不却诗中情、曲中神,它们所延绵的内涵与风骨,持续滋养着灵魂,指引着方向。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这些平平仄仄的唐诗宋词,在宫商角徵羽的音律韵脚中,犹如穿越古今、跨越中外的一条纽带,打通空间,联通时间。
(摘编自刘红玉《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现代旋律演绎古典之美),2018年4月27日《解放军报》,有制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优质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成功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开启了文化节目的2.0时代。
B. 《经典咏流传》)节目形式包括读诗唱诗和品诗。在古代.吟诗作词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C. 《经典咏流传》已经成功地做到“让今人看见过去,让世界看见中国”,赢得世界赞誉。
D. 诗词或歌曲打动人心的原因是其背后蕴藏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技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从《经典咏流传》形式人手,提出对经典要有敬畏之心、对文化要有依恋之情。
B. 乡村师生传唱袁枚的《苔》及其效果,为和诗以歌更能抓住心灵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 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能够共同演绎《登鹤雀楼》.证明经典能跨越国界,水葆魅力。
D. 文章先评价《经典咏流传》的特点,接着举例分析.最后指出唐诗宋词需要打通时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音乐融为一体是《经典咏流传》成功的重要原因。
B. 经典诗词不论为知识储备的唯--出路就是传唱,传唱是经典诗词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C. 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在传统与时代间形成了一种互文经典再造获得了成功。
D. 时代在变.经典魅力不减。只要你愿意亲近经典,就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一种别样的味。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