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叶永烈: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 晶报:怎么想到要写作这本《钱学森画传》? 叶永烈:屈指算来,我结识钱学森先生已经整整30年。当时,我正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叶永烈: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
晶报:怎么想到要写作这本《钱学森画传》?
叶永烈:屈指算来,我结识钱学森先生已经整整30年。当时,我正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我写完剧本后寄到了主管部门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当时的副部长钱学森非常仔细地看了剧本。不过,那只是工作上的聆教,从未想到要为钱学森写一部传记。大概是2006年8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天蔚先生、社长韩建民先生介绍下,我结识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此后,我有机会多次访问他。我发现,钱永刚与当年的钱学森相貌酷似,简直可以说是钱学森的“拷贝”。钱永刚也像钱学森那么健谈,跟我无拘无束地聊他的“老爷子”,使我开始熟悉钱学森的生平,并决心为他写一本书。
晶报:为何想到采取画传的形式来展现钱学森的百年人生?
叶永烈:在写作过程中,钱永刚教授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钱学森照片,我希望这些照片能让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这本书主要以年轻读者为阅读对象,所以要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虽然“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涉及种种艰深的科学原理,但我力求用明白而流畅的语言使每一个读者都能读懂钱学森。我希望能够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坚持用事实说话。
晶报:书中一共收录了多少张照片?
叶永烈:总共有200多幅,许多都将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比如钱老小时候穿长袍马褂的照片,还有钱老自己的摄影作品。画传中收集了他早年拍摄的照片,有在美国拍摄的风景照,还有记录杭州弄堂里普通人家的照片。最珍贵的是钱老的一张自拍像,他打了主光、逆光、辅光,非常专业。
晶报:关于钱学森的传记以前也出过不少,您觉得相比之下,自己的这本书有什么不同?
叶永烈:前面已经说过,这本《钱学森画传》,是特别献给年轻人的,想让他们能一口气读完,让“80后”、“90后”们了解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的归国坎坷路,“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的共和国是怎么走过来的。因为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知道钱学森的名字,但并不清楚钱学森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只知道他是大科学家。更重要的是,由于钱学森本人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关于他的讹传随之流传,其中不少是“真名人,假故事”。因此,我在写作本书时还不得不担负起“考证”史实的任务。
晶报:可以举例说明吗?
叶永烈:比如,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说,钱学森是搞原子弹的,其实,他不是核专家,而是火箭专家、导弹专家。核导弹中,他提供的是导弹部分,核研究是钱三强、邓稼先搞的。钱学森很伟大,但并不表示不是他的贡献硬要往他身上拉。
说到“考证”,钱学森还曾告诉我,“航天”一词是他首创。他把人类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是从航海、航空“推理”而成的。他还提出了“航宇”一词,也就是“星际航行”,他在《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详尽地论述了行星之间以至恒星之间的飞行。如今,如果说“航宇”一词对于普通百姓还有点陌生的话,“航天”一词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晶报: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之父”。
叶永烈:但钱老对“航天之父”这个名词一直是反对的,他常常说,“导弹研制成功是集体的力量,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办到的,千万不要称我‘之父’。”我的这本书中也没有“火箭之父”、“导弹之父”之类颂扬性的称谓。
晶报:30年的交往中,钱学森除了是一个大科学家,还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叶永烈:钱学森不纯粹是一个科学家,他的学识非常广博,是金字塔似的知识结构,知识底座非常宽,除了在火箭方面的卓越成就,他晚年在建筑、园林等方面也有所研究,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记得钱老喜爱用白纸写作,书写得工工整整,行距留白间,就如同画过线一样整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美国生活了20年,但回国后,在正式场合演讲,从来不讲英文,全使用中文。当然,别以为科学家都很严肃,其实,钱学森是一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他的兴趣也非常广泛,喜欢摄影,会吹小号,会画画。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永烈写作这本《钱学森画传》,是缘于结识钱学森已久,并且多次访问他,熟悉钱学森的生平。 |
B.在《钱学森画传》中,叶永烈一方面用大量照片展现一个真实的钱学森,另一方面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钱学森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方面所做的科学贡献。 |
C.通过这本《钱学森画传》,我们可以了解钱学森的百年人生,更了解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和祖国发展的艰苦历程。 |
D.钱学森把人类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他还提出了“航宇”一词,也就是“星际航行”,可以看到他思想的前瞻性。 |
2.《钱学森画传》是如何体现钱学森的平实可信的?(6分)
▲
3.从文章看,作为“90后”的我们可以从钱老这位大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启示?(6分)
▲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