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山川景色的优美,至今为人们传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和《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两首,在后一首中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名句.在结尾处,李白恋恋不舍地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可惜这一愿望李白并没有实现,这是李白的遗憾更是黄山的遗憾.
唐代诗僧岛云留居黄山,深爱黄山,据史料记载他是最早登上天都峰的人,他的诗留存下来的有10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人,在他的诗中,对轩辕黄帝在黄山炼丹羽化成仙的传说就有记载:“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元代郑玉笔下的黄山,没有过多的描写景色,但却把游山的感觉写得如此传神:
江左诸峰罕出群,谁云华岳与平分?
几千百涧流苍玉,三十六峰生白云.
幽谷高人抱真独,荒岩野草剩芳芬.
几回独向风前立,夜半吹箫天上闻.
明代诗人余绍祉的诗则更多的是一种写实的风格: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这是描写黄山秋景的千古绝唱,“翠”、“丹”、“红”、“白”这四个描写颜色的字,把黄山秋日缤纷的色彩描绘得五彩斑斓,一个“云” 字,一个“溪”字,把黄山秋日的天高地阔,秋高气爽衬托得无比准确,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千丈画”三个字把黄山大自然神来之笔所绘就的巨幅画图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一溪诗”三个字又赋予了画面溪水孱孱的美妙动感.两句诗14个字,把一幅有声有色、壮阔秀丽、众花争艳、峰水相衬的黄山秋日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当代的大家更是感怀吟咏,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名篇佳句,他们的作品几乎屡见于国内外成百上千种报刊,总数当远远超过古代诗人.
黄宾虹在迎客松下吟颂: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
许承尧在江丽田琴台边感叹:鸣琴客久去,石床犹在兹.蓊蔚四山静,冷冷水环之……
郭沫若末到黄山之前就先从黄山风光摄影展上预习了黄山: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仿佛身在云海,胸中涌起波澜.
胡绩伟置身于黄山风云之中疑惑万千:转眼山变海,弹指岛环峰;骤然劈头雨,刹时满目松.
唐弢在黄山定是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李谪仙:千树悬崖采药去,一林幽径觅诗还.我来欲作胡公客,求取新生双白鹇.
张万舒聆听着阵阵松涛热情地赞叹: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穆青儒雅地抒情:昂首青霄界,惊造化,黄山幻景,松奇石怪.雪虐风摧亿万载,芙蓉娇娆不败.
邵燕详把思绪引向了千百年前:山啊山,你亲眼见过海枯石烂,你亲身经历过谷换陵移,你比参天古木的年轮该有更多的记忆.
明代的程敏政就有这样的诗句:“眼看奇绝口难名,变态分明似化成.”
清代的金照吟道:“黄山变态自天公,移步看看又改容.”.真可谓“一片之云有异势,一尺之松无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