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怀疑与学问》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
题目内容:
阅读《怀疑与学问》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文中第⑤段括号处应依次填入关联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 都 不然 和 B.不论 都 否则 或
C.尽管 而 否则 及 D.不论 总 否则 或
2.对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传说的话有“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
B.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推敲,不应当随便就信了。
C.对于任何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D.对于任何学说,都不能相信,必须要去亲自验证才能确认。
3.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作者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举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然后得出结论。
B.本文立论有深意,论述有理有据。第⑤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作为分论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作具体阐释。
C.第⑥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正面说理,然后从反面说理。
D.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达流畅,清婉隽永,自然淡雅,富含哲理。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
4.如果在第⑥段画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牛顿看到苹果自由落地,创立“万有引力学说”。
B.瓦特看到水壶盖子被蒸汽冲飞后,改良了蒸汽机。
C.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日心学说。
D.祖冲之潜心研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