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
题目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与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或生殖系统的损害。
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 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它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地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链接材料1)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袋和胶带。
每年,1 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 |
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 |
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 |
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 |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地危害。
(2)选文画线处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 。
(3)结合(链接材料2)和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填写表格。
禁塑令措施 | 海南省禁塑行动 |
堵 | 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
疏 |
|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