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王秋珍的《奶奶的玉簪子》,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
题目内容:
阅读王秋珍的《奶奶的玉簪子》,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④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⑤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⑥三年不回家的父亲回家了。
⑦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⑧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⑨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⑩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⑪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⑫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⑬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⑭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
⑮一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⑯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⑰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⑱他看到了什么?
⑲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⑳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㉑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㉒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挠了挠头皮。
1.结合文章,按要求填写下表。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这是全文的总起句,这一句用的是叹号,用叹号有强调的意味,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作者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奶奶的形象,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C.“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D.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从扁豆地到菜地,再到老房子。一路上奶奶叨念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奶奶视簪子如命,丢了玉簪子就好像丢了魂儿一样。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的理解。
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2)简要分析第(11)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
4.说说文章标题“奶奶的玉簪子”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这在穷人家是最大的罪恶……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开往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第②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