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曾祺的迷人细节 苏北 我阅读汪曾祺三十年,写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关汪老的细节。细节总是充满活力,人们听到或者看到,多半会莞尔一笑。这里撷取一些回忆的片段,算是对这位...
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曾祺的迷人细节
苏北
我阅读汪曾祺三十年,写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关汪老的细节。细节总是充满活力,人们听到或者看到,多半会莞尔一笑。这里撷取一些回忆的片段,算是对这位可爱的老头儿离开我们二十周年的纪念。
1
听过一件事。说某文学青年偶然认识了汪先生,就到先生家中拜访。这是个痴迷得有点癫狂的青年。他为了能每日聆听教诲,索性住到了汪宅。汪宅不大,他心甘情愿睡地下室,一住多日,每天大早就举着一把牙刷上楼敲门。有一次还带来了儿子。老头儿带着孩子上街去买了一只小乌龟。可是“这个青年实在是没有才华,他的东西写得实在是不行”。每次他带来稿子,都要叫老头儿看。
汪老认为这青年从事一种较艰苦的工作,很不容易。可他写得确实不好。汪老头终于还是无法忍受,他用一种很“文学”的方式,下了逐客令——一天大早,青年又举着牙刷上楼敲门,老头打开门,堵在门口。老头开腔了:一、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很忙;二、你不可以在外面说我是你的恩师,我没有你这个学生;三、你今后也不要再寄稿子来给我看。讲了三条,场面一定很尴尬。我听到这个“故事”惊悚得出了一身冷汗。
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次,汪曾祺没事,去北京大学找过去西南联大的同学朱德熙。朱德熙不在家,等了半天,也没有回来。只有朱德熙的儿子在家里“捣鼓”无线电。汪坐在客厅里等了半天,忽然见客厅的酒柜里还有一瓶好酒,于是便叫朱的儿子,上街给他买两串铁麻雀。汪则坐下来,打开酒,边喝边等。直到将酒喝了半瓶,也不见朱德熙回来,于是丢下半瓶酒和一串铁麻雀,对专心“捣鼓”无线电的朱的儿子大声说:“这半瓶酒和一串麻雀是给你爸的。———我走了哇!”抹抹嘴,走了。
3
1989年,汪曾祺和林斤澜受邀到徽州游玩。当地安排一个小青年程鹰陪着,第二天一早,程鹰赶到宾馆,汪先生已下楼,正准备去门口的小卖部买烟,程鹰跟了过去。汪先生走近柜台,从裤子口袋里抓出一把钱,数也不数,往柜台上一推,说:“买两包烟。”———程鹰说,我记得非常清楚,是上海产的“双喜”,红双喜牌。卖烟的在一把零钱中挑选了一下,拿够烟钱,又把这一堆钱往回一推,汪先生看都没看,把这一堆钱又塞回口袋,之后把一包烟往程鹰面前一推:“你一包,我一包。”
晚上程鹰陪汪、林在新安江边的大排档吃龙虾。啤酒喝到一半,林斤澜忽然说:“小程,听说你一个小说要在《花城》发?”程鹰说:“是的。”林说:“《花城》不错。”停一会儿又说:“你再认真写一个,我给你在《北京文学》发头条。”汪老头丢下酒杯,望着林:“你俗不俗?难道非要发头条?”
这些细节能说明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细节总是迷人的。我想,读者自会有自己的理解,是不需要我在此多说的。我呈上这些,只是为了纪念。
(选自2017年5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1.文章评价汪老“可爱”,说其生活细节“迷人”,都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的呢?请概括。
2.结合选段,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划线句“我听到这个‘故事’惊悚得出了一身冷汗。”的理解。
3.结合选段,说说划线句“抹抹嘴,走了”比“然后,他就走了”好在哪里。
4.下列说法对文意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关于汪曾祺的细节性的故事具有人格的“活力”与“迷人”之处。
B.作者在文中多次变换对汪曾祺的称呼,其中,用“老头”呼之有欠妥之处。
C.三则故事多为道听途说,从回忆性散文或是从传记的角度审视都有损真实。
D.写这篇文章,作者并无情感的渗入,因为他认为“读者自会有自己的理解”。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