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介词,从。
B.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结构助词,的。
C.杂然而前陈者 而:介词,表承接。
D.属余作文以记之。 以:连词,来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B.第二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写景时以时间为序,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
C.第三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语言上以散句为主,也使用了一些对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核心句,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是欧阳修的自夸语,意为表现自己的政绩突出,发泄对朝廷的不满之情。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