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登进士第,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登进士第,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终始不少变。从愈游者,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时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颇能诱厉 / 后进馆之者/ 十六七 / 虽晨炊不给 / 怡然不介意
B. 颇能诱厉后进 / 馆之者十六七/ 虽晨炊不给/ 怡然不介意
C. 颇能诱厉/ 后进馆之者/ 十六七虽晨炊/ 不给怡然不介意
D. 颇能诱厉后进/ 馆之者十六七/ 虽晨炊/ 不给怡然不介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 “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为贬官,“右迁”表示升官之意,
C. 最后一段写张籍最终考中科举为官。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吏部。
D. 谥号,指皇帝或有功之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祖上曾经有功爵,到了父辈没了功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最终考中了进士。
B. 韩愈说话直率,品德正派,不善于处理世俗的人情交际。德宗晚年朝廷政务纷乱,宰相也不负责。韩愈写文章极力批判,皇上反而把他从京官贬为连州山阳县令。
C. 韩愈上书反对迎接佛骨,宪宗怪其狂妄,将其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了潮阳上表谢罪。皇帝感动后悔又想重新启用他,但因宰相皇甫镈讨厌韩愈的刚直,奏言阻扰,最终改授韩愈袁州刺史。
D. 韩愈喜欢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对经常和自己一起出游的孟郊、张藉二人更是极力推荐,使二人都考取了功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