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象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宋学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其与佛、道思想相结合,诞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们应当去人欲,存本心,到达清明寡欲的境界,陆九渊之思想经过之后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继承发展,成为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在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理学与心学之外,宋朝晚期还出现了第三种学术势力—浙东事功学派,其由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所组成.
史学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如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长达十九年(加上《通志》超过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叙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采用编年体方法书写,为后人提供了一本系统广博的史书.随后,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共五十九卷,可谓《资治通鉴》的简略版.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吴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了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0 01:24
文学
宋朝文学事业发达,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欧阳修的散文主旨明确、内容充实、平易自然,为宋朝散文的风格奠定基调.三苏之中,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前后《赤壁赋》等文章确定了他在文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颇有出息,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南宋时期,苏轼的散文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范文,时人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而苏辙的文章疏于叙事而长于议论.曾巩忠实的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文风自然纯朴,少有华丽辞藻.王安石也以议论文为长,风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后,宋朝的散文就开始衰落了,其后的文人都无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诗虽不及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编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之巨.与散文相同,欧阳修也开创了宋朝的诗风,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诗风工练,比欧阳修更讲究修辞技巧与典故运用.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其吸收了前朝所有诗人的手法,并长于各种诗体,尤其是古体与七言近体,可谓别开生面,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黄庭坚虽出于苏门,但却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诗歌模仿杜甫,讲究炼字煆句,显得耐人寻味.之后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称为宋朝词家初祖,其词和婉明丽.欧阳修的词也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词令人耳目一新,确定了长调的地位,充实了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广为大众喜爱以至于当时人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后,苏轼又对宋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他创立了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了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在靖康之难后,忧患意识使得豪放派占据了词的统治地位.其中以辛弃疾为大成.
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著名的话本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1-10 01:31 特点.不是论述啊. 谢谢了.麻烦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10 01:35 宗教
与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与汉化.宋朝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鸿胪寺.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为了控制僧尼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但是自神宗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政府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与国家财政运转,徽宗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
宋朝佛教宗派以禅宗和净土宗最为兴盛.而禅宗之中又以临济、云门二宗最为繁茂.净土宗相对禅宗而言更为俗化.原先艰深的理论被阐释的更加简单化与口号化.与佛教相比,道教在宋朝变化繁多.宋朝管理道教的机构是礼部所属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现了内丹派南宗、正一天师道、忠孝净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后全国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天师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教育
宋朝政府对文人之待遇在中国史上属于最高水平,由于宋代非常重视考生质素,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毕业学生,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制订太学三舍法 (内舍、外舍、上舍).学校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时,可免州试和礼部考试,并特赐及第.
有宋一代,各地书院式私学盛行,主要由于自唐朝以来,印刷业发达,书籍增多,民间可掌握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增加,又因五代时战乱四起,教育中断,想学习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学识的学者的周围,既而形成书院.宋朝时,官方为了对私人办学进行管理,对私学“赐匾”、“赐书”、“赐学田”,给予承认,于是书院形成了以私学,半官办,官办私学等多种方式.另外由于当时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比如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