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蔓:藤蔓 B.陶后鲜有闻 鲜:少
C.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D.尔辈不能究其物理. 究:探求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当求之于上流
B.其反激之力 但知其一
C.果得于数里外 湮于沙上
D.众服为确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方向顺着潮流上去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
B.《爱莲说》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并以菊、牡丹作为陪衬,比较品评了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C.《河中石兽》告诉我们,对天下的事情,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D.《河中石兽》中,“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