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如果植物有意识,它在想什么? ①一株玫瑰,一片苔藓,一棵白杨,它们在想什么?植物钉在地里,除了随着日月盈亏生长、凋谢,它们还能做什么? ②一些新型的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生扎根在一处,...
题目内容: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如果植物有意识,它在想什么?
①一株玫瑰,一片苔藓,一棵白杨,它们在想什么?植物钉在地里,除了随着日月盈亏生长、凋谢,它们还能做什么?
②一些新型的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生扎根在一处,在长期演化中发展出一套惊人的智能行为,以迎击自然界的无常和危险。英国植物学家安东尼·特鲁瓦斯说,“每株植物持续地感知环境,处理各种信息,利用自己的记忆做出最佳决定,提高生存率。”
③植物与环境持续互动,但在危险来临时不能卷包袱走人,因此为了生存,必须在每一刻、每个季节最大化地利用环境。植物也做许多决定,因为它们必须如此!
④应该研究植物的哪个部位来观察这一机制呢?乔治·巴塞尔通过研究一粒种子的决策,优雅地绕开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所有细胞此时集中在同一个实体内,也因为种子只需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发芽,或不发芽。
⑤种子和它的母株一样,能敏锐地感知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温度、湿度、营养等)。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种子须避免仓促决定。(1)如寒冬中有几天异常回暖,让它以为春天到来,它就可能沉不住气,开始萌芽!而随后到来的寒流会冻结它春天般的热情。这时它就只能“望根兴叹”了———更确切地说只是个胚根!
⑥不能着急,而要决定应该做或不做什么———植物有这个能力。乔治·巴塞尔在植物实验室的大明星拟南芥种子里观测到这一情况。这种子可不是新手:在探头向外之前,它谨慎地处理外界信息,把幼根转来转去好几次。“胚根顶端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决策中心,不断权衡着有利和不利方面。它和人类大脑一些非常简单的认知系统具有相同的空间组织。”这位研究人员介绍道。种子才不傻,它会在一连串温暖天气的预兆中酝酿自己的选择。
⑦面对环境威胁或屡次出现的侵犯者,植物也完全有理由拥有记忆。记住水开始变得稀少能让玉米更好地防御干旱;记住风和被连根拔起的风险使白杨树更牢固地扎根在土壤中,生长树枝时更加谨慎。而这只是几个已被证明的例子。
⑧还记得巴甫洛夫实验吗?实验中的狗能在重复中学会把铃声和奖赏联系起来,而现在科学家发现,豌豆似乎也能实现这种“联想学习”!
⑨澳大利亚植物行为专家莫妮卡·加戈里亚诺衡量了豌豆幼苗根据一个看似中立的征象———风———预测光照的能力。(2)每当风吹向植物一侧时,光就会照到同一侧。结果和狗一样,胚芽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会了把风吹和光照联系在一起。从统计数据看,这一学习的效果不如狗:略高于60%的豌豆苗吸取了经验,狗则超过90%。加戈里亚诺解释:“植物在选择跟随风向时,比狗更违背自己的天性。它们做了风险极大的决定,在能量方面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
⑩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植物能进行所谓的“初级”学习。有些是通过习惯,含羞草就是一例,它的叶片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合拢。含羞草能学会不再害怕最终无害的反复摇动。有些是通过致敏,如多种植物能学会在病原体第二次来袭时更快速地自卫。
⑪巴甫洛夫式的学习使豌豆把两种独立的刺激相联系,是更加高级的认知能力。在多变环境中,运用补充信息来更好地定位资源,尤其是光照,将大大增加生存机会。像捕食者学习更好地利用不同预示性的信息跟踪猎物一样,自然选择下的植物也发展了相同的学习能力。
⑫植物有记忆、会学习、能决策,与我们共同拥有基本的认知功能,不久的未来,我们与植物世界的关系将被重铸,开启新同盟。
(引自2019年《新发现》,有删减)
1.对于植物认知,植物学家们用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以下现象与呈现的认知功能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风拔起的风险使白杨树牢固地扎根土壤→记忆,使植物能记录信息
B.植物在病原体第二次来袭时更快速地自卫→记忆,使植物变得更聪明
C.豌豆将风吹和光照联系在一起,向光生长→学习,以最好地利用信息
D.拟南芥种子探头向外之前把幼根转来转去→决策,使植物做出最佳选择
2.为了更好地解说“深奥的研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结合画线句分析其作用。
3.请根据你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现象。
(链接材料)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曾在西番莲新芽几厘米处种下一棵竹子进行观察,发现:若竹子稍微向右移动,西番莲藤蔓就会跟上,重复这一操作五到六次,藤蔓就能直接向竹子右侧伸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