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1)新闻阅读 中新网湖州10月11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11日,浙江东林一片劣五类水质水域上,成排坐落在浮床上的水上无土栽培水稻(以下简称“水上稻”),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
题目内容: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1)新闻阅读
中新网湖州10月11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11日,浙江东林一片劣五类水质水域上,成排坐落在浮床上的水上无土栽培水稻(以下简称“水上稻”),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
“水上稻”,顾名思义,种植在水中的稻谷,是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研究成功的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
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浮床上,使其根系生长于水中吸取养分,全程不施化肥农药,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还可一定程度净化水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浙江东林,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2019年5月,该镇秋粮家庭农场主蔡秋良引进“水上稻”技术,在自家的两亩水域上进行试种。
“从目前情况看来,试种算是初步成功。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适合‘水上稻’的生长。”当天,74岁高龄的李必湖亲自来到现场“督工”。看着“水上稻”在浙江扎下第一批“根”,李必湖心中感慨万千。
“中国人口发展基数大,耕地又在不断减少。三五十年后,我们的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退休后的李必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脱离传统土壤种植模式,拓展粮食种植面积?
2008年,李必湖开始尝试“水上稻”栽培模式。水上种稻谷,水下养鱼虾。第二年,在他的家乡湖南怀化,第一批“水上稻”成熟,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地上水稻高出数倍。
湖南、贵州、福建、广西……几年时间下来,“水上稻”已在中国6个省份进行试点并大面积开始推广。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水上稻”栽培技术也不断升级,如今已具备净化水质功能。富营养化水体中超标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给水稻种植提供了天然肥料。
“富营养化水体如何治理,是一个全球化的难题。”李必湖介绍,当下处理水体富营养化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类别,“物理处理成本高、化学处理容易将水中生物全部消灭,只有生物处理方式最为妥帖。”
“水上稻”净化,便属于后者。根据试验,水质越差的水域,“水上稻”产量反而越高,净化能力也越强。
阳光下,农场雇工挥舞手中镰刀,收割着沉甸甸的“水上稻”。据悉,东林今年每亩“水上稻”预计可生产800至1000斤大米,产值达10000元人民币左右。
①请给上述新闻拟一条合适的标题。
②请问新闻中划线部分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2)新闻采访
湖州某中学的小记者们对漂在河中的“水上稻”很感兴趣,准备采访秋粮家庭农场主蔡秋良。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链接资料)
材料一: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材料二:虽然是第一次尝试河面上种稻,但蔡秋良胸有成竹。蔡秋良已种了10多年田,目前农场有粮田1000多亩。他在抖音上看到外地农民在河里种稻,还种得很好,于是就出去参观考察,跑了许多地方,学习育种、种植和建配套设施等。
“不仅能在外河里种稻,在鱼塘里也能种,浮板还能为鱼类提供庇护,探索稻鱼共生的升级版。”蔡秋良坦言,河面上种稻的产量会稍低一些,但由于接近有机品质,可以走精品稻米的市场路子。他打算在城里设直营点,吆喝他的“河上稻”米。
(百度百科 浙江在线 有删改)
时间 | 2019年11月16日 | 地点 | 湖州东林镇蔡秋良家的鱼塘边 |
采访对象 | 蔡秋良 | ||
采访目的 | ①___________ | ||
采访方式 | 直面采访 | ||
采访问题 |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
(3)新闻写作
请根据任务二中的《采访提纲》和已有的信息,完成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稿。
要求:(1)根据中心思想,先写好标题和导语,电头可省略。(2)保证新闻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完备和准确。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