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故事里的世界 读莫言《讲故事的人》有感
最近读了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感到这篇朴实无华的演讲词里,满含着人生智慧,映见着文学心灵.他的演讲通篇都在讲故事,没有一句大道理,甚至于对自己主要作品的评价,也是用讲故事来完成的.但在这一连串的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莫言对文学创作、人生境界的个性化解读.
从这篇演讲里,我们看到了莫言孤独、苦难的少年生活.他因为贫穷而忍受饥饿,因为相貌而备受歧视,因为辍学而承受孤独.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些凄凄惨惨的遭际却让他得以从容穿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孤独与穷苦,使他沉浸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滋生了无限的想象力,获得了敏锐体察人生与人性的艺术之心——恰恰是这些,玉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创作灵感.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命运在剥夺的同时,也在给予.我曾听到一种说法:中文系是不产作家的.要出作家,那也是走出校门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炼”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说法包含着丰富的寓意:只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文学还需要来自生活的鲜水活鱼,还需要创作者历经沧桑、承受寂寞的生命遭际——好的作品只会从这样的人生遭际里凝结而出.
在这篇演讲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莫言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他所讲述的故事涉及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宽容.他的母亲事事教他宽容,他自己的经历也常常在暗示他:要保持宽容、平和之心.他曾经毫不留情地顶撞了上司,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是后来他感到了后悔.不是因为害怕被上司“穿小鞋”而后悔,而是感到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种得理不饶人的鲁莽,与单纯追求特立独行的乖戾而已,于人于己并没有任何建设的意义——他是为此而后悔.这里仿佛让人看到一种自省后的心灵平和与澄净.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种一味“佯狂傲上”、“故标清高”的名士做派,这种自省倒显得坦荡、澄澈,难能可贵.
一个通篇讲故事的演讲,却其实通篇都在讲故事之外的世界.拆解遭遇恶意的险招,讲述文学内外的驳杂,洞悉人类心灵的丰富,这是莫言的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