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赵雨的《蟋蟀的“五德”》,回答下列小题。 ①民间有谚:“秋天到,蟋蟀叫。”这似乎暗示,在所有的秋虫中,蟋蟀的名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主要是因为蟋蟀好斗,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性中“求胜”的心理;也有...
题目内容:
阅读赵雨的《蟋蟀的“五德”》,回答下列小题。
①民间有谚:“秋天到,蟋蟀叫。”这似乎暗示,在所有的秋虫中,蟋蟀的名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主要是因为蟋蟀好斗,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性中“求胜”的心理;也有人说,蟋蟀的“名声”是大唐后宫“捧”出来的,再加上后来几位著名“玩蟋蟀”历史人物的推波助澜,蟋蟀想不出名都难。
②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其俗名有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地喇叭等之多,其习性的确如民间所说也算是“风流虫”,故而它在花鸟虫鱼“四大风雅公子”中争议最多,既为峨冠博带的皇帝高官所宠幸,也令荆袍皂衣的平头百姓所钟爱。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待到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困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意思是说,唐朝后宫的女性为了打发寂寞或驱遣相思之苦,把买来的蟋蟀装进小金笼里,放在枕头旁听其鸣叫。白居易在《禁中闻蛩》中写道:“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意思是说,他在宫禁中听到到处有蟋蟀的叫声。
③养蟋蟀是怎么由“听其声”变成“观其斗”的呢?《负暄杂录》里说得言辞凿凿:“斗蛩(蛩,即蟋蟀)之戏,始于天宝。长安富人刻象牙笼蓄之,以万金付之一斗。”由此可见,玩蟋蟀的始作俑者虽然是唐朝后宫的妃子,但将“斗蟋蟀”广泛用于赌博的还是达官贵人,进而就出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蟋蟀丞相”——南宋的贾似道。由此,老百姓便迁罪于蟋蟀,认为此虫祸国殃民。
④其实,蟋蟀是无辜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大书法家黄庭坚以及文学大师曹雪芹等也都喜欢养蟋蟀玩,尤其黄庭坚还总结出蟋蟀有“五德”,真是匪夷所思。他说这虫儿:“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不过,对照小时候玩蟋蟀的况味,又不得不承认黄老先生总结得很有道理。
⑤看来,养宠物玩的长志与丧志,全在于人而非物。草圣王羲之也以事实证明了,养宠物,会玩才是硬道理。《晋书》载,王羲之听说山阴道士养了一群鹅,便前去观赏。在道士的请求下,王羲之以抄写《道德经》换了几只鹅,高高兴兴地“笼鹅而归”。从此,王羲之钻研书法,往往观鹅形态下笔,执笔时,食指像鹅头般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拔水。王羲之模仿鹅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
1.阅读全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蟋蟀“名声”大,是因为唐朝后宫女性热衷于“斗蟋蟀”赌博,后来又有“蟋蟀皇帝”“蟋蟀丞相”的推波助澜。
B. 第③段引用《负暄杂录》记载内容,是为了说明达官贵人将斗蟋蟀广泛用于赌博。
C. 苏东坡、黄庭坚、曹雪芹等人喜欢蟋蟀主要是因为爱其“品德”。
D. 王羲之“笼鹅而归”,观赏并模仿鹅的形态写字,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①段句子“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性中‘求胜’的心理”中的加点词“一定程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内容与本文的说明内容——蟋蟀的“五德”完全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