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以河北省为例,深度贫困的特征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以河北省为例,深度贫困的特征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50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摘自习 近 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材料二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的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贫困群众,对易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工,怕朝九晚五的约束。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宁可守着穷摊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要在未来的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因为那些落后的观念、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并不影响实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既定目标。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的脱贫,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扶贫工作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标准,我国有信心在2020年打赢这场攻坚战。
(摘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2012-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
年 年度 | 贫困标准(元) | 当年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 年底 年底贫困人口(万人) | 贫困发生率(%) |
2012 | 2673 | 2339 | 9899 | 10.20 |
2013 | 2736 | 1650 | 8249 | 8.50 |
2014 | 2800 | 1232 | 7017 | 7.20 |
2015 | 2866 | 1442 | 5572 | 5.70 |
2016 | 3000 | 1240 | 4332 | 4.50 |
(摘自国家数据网)
材料四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真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真经”。不同地区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原因,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个性化”扶贫无疑是一剂治疗贫困的良药。
扶贫“个性化”,因地因人制宜是关键。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个体,在致贫问题上存在差异性的,唯有深入其中、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贫的效用,全面助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持续升温。个性化扶贫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摸清家底,找出区域致贫的主要原因,借鉴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其可行性进行研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推进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扶贫项目上,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多研究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按照贫困程度、产业发展进度、脱贫难易程度等,制定地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把扶贫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杜绝盲目扶贫。
(选自《大众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度贫困县的“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重、贫困发生率高,明显超过所在省的平均水平。
B. 深度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C. 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问题重重,村内道路、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和危房均需维修和重建。
D. 深度贫困县的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等三类人口脱贫任务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至2016五年间,脱贫标准越来越高,当年贫困人口减少、年底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都呈直线下降趋势。
B. 贫困地区群众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脱贫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我们要坚信脱贫工作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C. 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致贫原因也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实行个性化扶贫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D. 扶贫过程中,必须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这一根本出发点,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不能使用其他地区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当前及未来扶贫工作的要点有哪些。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