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面的题。(25分) 材料一:本报宜春讯(记者胡光华)从今年开始,宜春市群众的幸福感将有一个衡量标准。日前,该市出台了《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试行)》,从工作目标体系(客观指标)、群...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面的题。(25分)
材料一:本报宜春讯(记者胡光华)从今年开始,宜春市群众的幸福感将有一个衡量标准。日前,该市出台了《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试行)》,从工作目标体系(客观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体系(主观指标)两个方面来反映幸福宜春建设的状况及动态。该评价体系的定位与设计,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并于去年8月通过了国内专家组的评审。
记者了解到,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客观指标属于刚性指标,主要通过年终的统计数据重点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工作业绩。客观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环境、公共服务4个方面,共有27个评价项目,其中生态保护、社会环境、公共服务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评价项目达到19项。主观指标,则设置了收入、住房、公众安全、交通出行、物价水平等13项群众满意度测评。客观指标、主观指标的总分值均为100分。幸福指数最终由“客观指标得分×60%+主观指标得分×40%”综合得出。
幸福指数如何让人信服?宜春市逐步建立四项保障机制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他们建立组织推进机制,成立了宜春市幸福指数评价工作领导机构,抽调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按评价体系进行核算;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地和各单位都建立和完善了幸福宜春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建立统计分析机制,每年对主客观指标进行分析,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研判,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建立指数监督通报机制,对各地各单位情况,按评价体系核算,综合评分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通报。
(摘自2013年1月31日《江西日报》,有删节)
材料二:【中新网11月18日电】《安吉幸福指数报告(2013)》17日在京发布。发布仪式上,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正式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幸福指数”课题研究。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及执政者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上,自2008年以来,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纷纷构建幸福指数,联合国也于2012年发表“世界幸福报告”。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超过100个城市政府将“幸福”作为施政理念。
浙江省安吉县县委领导表示,作为以生态立县的长三角城市,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与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安吉幸福指数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符合安吉实际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评测安吉居民幸福水平与政府转型服务水平。
安吉幸福指数的发布,有利于科学衡量安吉民生幸福工作状况,发现民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安吉居民幸福水平全面提升。
(摘自“中新网”2013年11月18日,有删节)
材料三:【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李荣)最近,沪郊金山石化街道首次发布了社区幸福指数。街道干部明确说,本社区幸福指数绝不设“年度目标”,幸福不是“凑数”。这个理念很端正。如今的生活中,“凑数”的事情很多,大家围着“数字”展开“数字化”的生活。比如,吃的美味,变成美丽的“表格”;用了好奇心学到的一点知识,最后都变成了学习成绩的“分数表”;长大了上班做事,最后都转换成年终绩效考核的一个个“数目字”,总觉得这不完全是生活的那一股子味儿。
幸福是什么?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种来自心灵的“斤两”,从外面是“放不进去”的。幸福指数的幸福指标,靠“拍脑袋”是拍不出来的,只能问群众、问百姓。把幸福指数中家庭婚姻、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等几个大的指标一平均,很多“个性的东西”就会被平均掉。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强求一律,势必造成“强扭的瓜”不甜。
幸福指数准不准,谁说了算?谁来“评分”?幸福感只能是居民百姓的真实感受。幸福指数与幸福感受接近了、一致了,指数的指向性才有价值;反之,难免有“被幸福”之嫌。“被幸福”,只会给“幸福”社会减分。
(摘自“新华网”2013年11月8日,有删节)
材料四:物质财富仍是决定幸福程度的关键因素。报告显示,收入或资产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高10%的人群,幸福指数高达142.3;而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低10%的人群,幸福指数仅为122.0,相差近20个点。数据也显示,收入最高10%的人群,若身体不健康,其幸福指数仅为123.0;收入最低10%的人群,若身体健康,其幸福指数为126.7。
那挣够多少钱才可以幸福呢?报告发现,每小时工资为20-30元时幸福指数达到峰值,超过30元后幸福指数便开始回落。有趣的是,小时收入30元以上的白富美与高富帅与小时收入在7-12元之间的屌丝人群幸福指数相当!同时,从每天的工作时间来看,工作时间越长越不幸福,每天工作8小时之内的人群幸福指数在134左右,而超过11小时的人群幸福指数则降至126.8。因此,通过加班熬夜换来的血汗钱并不能增加幸福感。
(摘自“中国经济法制报道网”2015年2月15日,有删节)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幸福指数的相关内容作了报道,请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江西日报》和“中新网”对“幸福指数”的报道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作者认为“数字化”的生活有哪些表现?幸福指数被“数字化”有哪些危害?(6分)
(4)材料四中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四的内容,谈谈你对幸福指数的认识。(8分)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