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千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开”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开诚布公、政令通达的特点。
B.“总”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刻画出一幅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的是部分中国人,即国民党政府及其官僚政客。
B.“他信力”“自欺力”属于仿拟修辞,是作者仿照“自信力”造出来的,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脊梁”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中华儿女。
D.“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句中“状元率相”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3.对文章的论证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连续列举三个事实,既交代了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又摆出对方的论据,为后文批驳做铺垫。
B.作者根据对方论据得出“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和“中国人发展着自欺力”两个观点,这是通过批驳论证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
C.作者通过摆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直接对对方论点进行了批驳。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运用了举例论证,从正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4.下列不属于本文的语言特色的一项是( )
A.尖锐犀利 B.富有战斗性
C.带有讽刺意味 D.平淡自然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