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瓦解 ①一屋子碎瓷。 ②主人开始指点,每一枚碎瓷的背后,都有可以言说的过程——一开始肯定不是属于他的,经过了某些曲折,或者来了运气,才进入他的囊中。 ③从这些碎瓷片的形...
题目内容: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瓦解
①一屋子碎瓷。
②主人开始指点,每一枚碎瓷的背后,都有可以言说的过程——一开始肯定不是属于他的,经过了某些曲折,或者来了运气,才进入他的囊中。
③从这些碎瓷片的形态,可以看出是某一件瓷器的边、底、腹,倘若专业一些可以由微见著,在眼前还原出是某一个瓷窑的产品,龙泉窑、耀如窑,还是建阳窑、湖田窑……也可以还原一个瓷器的完整状,像我喜爱的梅瓶、玉壶春瓶或者水盂、镜盒、压手杯……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功夫了。可以说有还原能力的人无多,除开专业知识外,他的想象力要极其丰富,可以从一片落叶想到它的正常色泽,再还原成一棵当风有声的大树,这是一件费力的事。碎片上毫无图案、标志的,为人所轻视,而那些标志明显者则为藏家哄抢——开裂使一瓶之碎片分出了等级,这是完好时想不到的——碎片使人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所谓传奇,常常是细节引发的。一个完好的瓷瓶也许只是一个故事,而碎为数十片,它们在各自的行旅中的丰富遭遇,不是一个瓷瓶所能承载的。
④这些边角,更能让人不安地揣测其不幸碎身的缘由。就像是漆黑的小道上,听到一串不知从何而来的呻吟,会让人一路花费心力去琢磨,以至于这一路走得挺吃力。为它在暗处,是个局部。那些不明之物,模糊、朦胧,或者暧昧吧,会让人更提起精神。到瓷器厂看成捆簇新的瓷器堆放着,那是一丁点悬疑都没有的。
⑤瓷器的洁净是让很多人喜爱的,它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人的目光在光洁如绸的面上滑过,有时就收不住。如果没有来自外面的撞击,一件瓷器在地底的泥泞中取出,无论埋藏多久,都是冰清玉洁的。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了青铜器,青铜是以身上自然形成的锈迹说明身世的久长,而瓷器则还是一身的清朗。它们都必须过火而后重生,最终却因瓷脆而铜坚,在漫长的行程中,出现了差别,一个是金刚不败之身,一个却是娇羞薄弱之体,它们对于外物的挤压,态度和结局全然不同了。一件灵性之物,大抵都有自己的脾性,或突然迸裂,或突然落下,最终由完好而为片段。经过火的铜器变得坚固无比,对于任何的硬物撞击可以毫发无损,而瓷器则十分脆弱,以碎片的方式瓦解了自己。
⑥和一件完好的瓷器所不同的是,完好者的线条之美是一目了然的。你看那个元青花梅瓶,瓶口短小沿面平厚,夸大肩腹部的浑圆,又敛约下腹部的瘦长,站立起来时,端庄中含飘逸清高。手指在上边抚过,柔和清明。婉转的部分,有一些世俗的亲和成分。碎片是挤压碰撞之后的结果,很像人生的历程,有一些压力使人透不过气来,最终瓦解。碎片都是峥嵘毕露,场面奇崛,和完整者比照,才见雨荷烟柳的江南,忽而铜爵春残战沙秋冷,已是塞上烽火了。瓷器由全而碎,也算是命数不济。只是碎片的尖锐茬口,凌厉的圭角,连同闪动的寒光,都在张放着兀傲之气,有所不甘。人们必须戴上手套,避开它的锋刃,才能捏住它,捡拾清楚。
⑦现在,这个宅院里充满了兀傲之气,这是我进得门来时就察觉到了的,尽管瓷片们都站不起来,躺在绸布上边,也不会像搭上机关的暗器突然射将出来。我还是有了一些戒备——这和参观一个旗袍馆全然不一样啊。硬朗——这就是碎片对于世界的表情,风雨磨不钝它们,酷热锉不化它们。如果说艺术品都是有灵性的,那么这些没有资格为大博物馆收藏的碎片,它的灵性就更加隐蔽了。因为它完美过,也破碎过,因此含纳的信息更密集、更不可知。
⑧在得到允许后,我拈起一枚碎片细审,它是宋时笔筒的碎片,是一枚筒壁。笔筒是我所需要的,用过的不少,摔过了几个,所以很快根据底部在眼前还原成好几个样式。碎片图案简单,有两道交错的墨线,我猜想是垂下来的兰叶,垂到一半断了。一杆毛笔搁在笔架上是没有什么气派的,一定要把它投入笔筒,它们的神气才出得来。它们如剑戟朝天,或如芦苇花蓬松打开,刚柔兼具,是靠一个站立着的圆形笔筒把它们圈在一起才有这等效果。一个笔筒破碎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它很像一个腿脚缺失的人,不再与站有缘,而是卧着,或者坐着,成了平面之姿。对于卧姿和坐姿我没有什么好感,我乐意站着,站着临摹古帖,站着大笔纵横,即便写小楷也必如此。我很早以前看过一枚修长的梅瓶,静静站立给它带来无比的雅气、雍容、高贵,只是站着,无声响,就已足够。像这些躺下来的碎片,它看到了窗外挺立的银杏,会不会有一种很隐秘的期待,能否有第二次站起来的机会?
⑨冰冷是碎片的特征,不管出自哪一口窑,窑火灭后温度骤降,成为毫无温度的物体。在这个走向萧索的秋日,捏住碎片时,的确有一点点寒意从远处传来了。一个瓷器馆总是很冷清的,配合着清寒的瓷。即便从柜子里取出来,也没有几个人爱去碰它,真有点拒人无声的傲慢。欣赏瓷器,当然也不会对欣赏者提什么要求,只是瓷的凝固、澄明、光洁,使氛围骤变,欣赏者自然也就轻了脚步,断了声响。静着读、净着赏,这是我以为要恪守的两个原则。如果一枚印花笔洗没有破碎,它那弯曲的弧度里,可以储存多少水,浸泡多少羊毫狼毫?一枚白龙纹梅瓶,可以在严冬来时,插入多少橙黄的蜡梅,香破几代人的鼻子?而一枚酱釉小品瓶,它鼓起的腹部,主人又有多少秘密隐藏其内?这些都需要静下来、净下来才能想、才有趣味。不同质地的物件对于人的情绪导引多有差别,即使是瓷之碎片,还是使人安和下来,和它们共同持守着整个展馆的阴柔、清肃。瓷器是有一些清高气味的,尤其是碎片,更不可小觑,千百年锋刃不泯,是那时的风骨撑到了现在。
⑩不妨说,那些有幸至今完好的,支持了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而不幸成为碎片者,依然让人看到了瓷的本质的守护;正是由于残破,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
(取材自朱以撒散文《瓦解》)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微见著:又作“见微知著”,看到小的局部,就能推断整体。
B. 暧昧:不光明正大;不可告人。
C. 峥嵘毕露:本意是山峰高耸,文中用来形容碎瓷尖利的特点。
D. 不泯:“泯”读音mǐn。不泯,没有丧失的意思。
2.结合③④两段内容,概括碎瓷能带给人的“悬疑”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4.作者为什么将“静着读、净着赏”作为自己欣赏碎瓷要恪守的两个原则?
5.文章结尾处,作者说碎瓷在对“瓷的本质”的守护上表现得“尤为出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