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摇摇晃晃的冬柿子 ⑴秋冬的卧房,是与外界隔离的。院外微雪飘窗,而室中之火炉旺燃,暖如季春。此时盘坐在热炕上嘬口柿子,绵密又清爽。那一颗颗、一簇簇硕大而闪亮的柿子,摇摇晃晃...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摇摇晃晃的冬柿子
⑴秋冬的卧房,是与外界隔离的。院外微雪飘窗,而室中之火炉旺燃,暖如季春。此时盘坐在热炕上嘬口柿子,绵密又清爽。那一颗颗、一簇簇硕大而闪亮的柿子,摇摇晃晃,掠过脑海之际。方知冬日之寒,亦大有可爱之处。
⑵林语堂在一部回忆清末民初北京历史文化的专著里,仿佛信笔提及,“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甜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冰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徕顾客。”
⑶冻柿子,是北方的应季水果。冰天雪地的冬天,把柿子放室外冰冻,寒风一吹,像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不久后,柿衣上就会结起一层精薄的冰壳儿,冻得硬邦邦的,这就是冻柿子了。待柿子里面的果肉稍变软,将其拎出来朝上装在碗里,揭开蒂盖,用小勺子舀着吃,蜜汁混合着冰碴儿,还有柿子中的“小舌头”,一口下肚,凉凉的,润滑,甘脆。
⑷当时林语堂旅居美国,在冬日怀想故乡,最先想到的是冻柿子、冰糖葫芦,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掺杂其中,这些都构成了一位读书人对老北京城最不可或缺的那部分回忆。
⑸同样对北平的柿子满怀深情的是老舍,他在《想北平》里这么写道:“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这样的旧文字,隐隐透着线装纸墨的暗香,配上窗纱疏影离离,雨痕斑斑,尽是旧梦。
⑹老舍在北京的住所,就叫“丹柿小院”。这个名字源于1953年春老舍先生亲手种在院中的两棵柿子树。因柿子树是河南产的火柿子,果实橘红可爱,老舍给宅子取名为“丹柿小院”,他夫人的画室叫“双柿斋”。据老舍女儿舒济回忆:“柿子树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10年,树干直径已超过海碗。春天柿花开时,招来蜜蜂数千只,全院一片嗡嗡声,重如轰炸机。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
⑺在庭院栽柿树,是对“万事胜意”的期盼,更是对平淡生活的热爱。每逢秋日柿子成熟之时,先生都会亲自把丹柿小院中的柿子赠予朋友。臧克家就曾收到过老舍送的柿子,他舍不得吃,便一直供在案头。因地域和四季形成的风物,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力,也是人和人之间情的连结。
⑻柿子种类极多:盖柿、脆柿、火柿、罗田柿、懒柿子等等。《本草纲目》载:朱柿长在华山,像红柿但更圆更小,皮薄可爱,味更甜。椑柿色青,可以生吃。柿子收藏后会自行变红的叫做烘柿,晒干的叫白柿,用火熏干叫乌柿。
⑼北京的柿子,最多的是盖柿,也称磨盘柿,因形似磨盘而得名。实大而甜,呈扁圆状,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所谓“中有坳,形如盖”,早年间它一直是皇家的贡品。杭州萧山的方柿向为文士所喜食,陶庵著小品文,凡二百余字,言方柿之味美,“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六月熇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最常见的是红红的软柿子,我每在水果店里看到这样的红柿子,都会很开心。圆圆的柿子,让人想起冬天里小孩穿上棉袄棉裤,一个个矮而肥,蹒跚地走来,十分趣致可爱,有顽皮岁月里的天真。
⑽在我的家乡台州,住过一位大学士——郑虔,曾捡拾干柿叶习字。听闻他少年时代学习刻苦,因家贫买不起纸,正好他所栖身的慈恩寺里柿叶特别多,他每天取出柿叶若干,以叶当纸,练习字画,时间一长,竟将几间房里的柿叶都写光了。柿叶经霜,将红未红,斑驳光影中有叶片掉下,就柿叶上写字,心事也都藏在柿里了。
⑾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叶厚大,古人用以替代纸张临池学书。
⑿后郑虔来到了台州做官,在公务之余,教授数百学生,从此一郡之内,学习成风,“弦诵之声不绝于耳”。据《台州府志》记载,“虔选民间子弟教之,大而婚姻丧祭之礼,小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以身帅之。自此民俗日淳,士风振渐振焉。”今天的台州,尊郑虔为文教始祖,奉为乡贤,可见其功莫大焉。
⒀柿子摘下后,有的会削皮挂在屋檐下,做成银白如霜、外干内润的柿饼——“以柿之大者,去皮压扁,昼夜暴露,干则纳诸瓮中,待生白霜取出,味极甜美,曰柿饼,食之可以愈痔,与无花果同。”
⒁郑逸梅说:“柿烂然殷红,甘美可啖,予殊嗜之。叶如山茶而厚大,夏至时开微黄花,及秋结实,色绿,摘而藏之,数日后即红熟可喜,仿佛番茄。藏柿之法,最好与木瓜或槟榔杂置,可免味涩。”
⒂吃发红的软柿子,撕下薄膜一样的皮,肉质棕红透明,一派温润香糯,吸一口,吱溜一声,绵绵缠缠,水乳交融,口感柔软又不止于甘甜。一切艺术活动也如此,表面看起来不过是一层柔软的皮,是单薄的,本质上却是强大的,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⒃生命怎样婉转曲折,冬柿如何摇摇晃晃;其中的悸动和感激,或许都藏在这一口柿子里了。
(文章有增删)
1.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⑴段起笔写事抒情,引出事物,“可爱之处”一语双关,引领下文。
B.文章写现代人林语堂、老舍的“柿子情结”,文字朴实而温馨,感情真挚而深沉,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C.第⑽段笔锋一转,写自己家乡古代名士与“柿子”的故事,富有地方风情,渗透丰富的人文知识。
D.文章起、承、转、合,结构顺畅;语言生动,知识丰美,情致高雅;但典故、引用过多,削弱了“柿子”的现代意味。
2.第⑾段引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短短一篇文章,提及林语堂、老舍、陶庵、郑虔、段成式、郑逸梅等多位文化名人,具有怎样的作用?
4.下面链接材料(尤其划线句子),对“鸭蛋的吃法”的描述,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可谓妙绝;本文“吃柿子”的艺术同样精彩,请结合第⒂段划线句子加以赏析。
(链接)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