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的“真”不似嵇康、阮籍自由中带些放任不羁,亦不似大谢、小谢清丽里略露矫揉造作。陶渊明的真是“真想”“真意”,是关于“真”的想,关于“真”的意,是涵盖其全部人生理想...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的“真”不似嵇康、阮籍自由中带些放任不羁,亦不似大谢、小谢清丽里略露矫揉造作。陶渊明的真是“真想”“真意”,是关于“真”的想,关于“真”的意,是涵盖其全部人生理想在内的抽象概念。他的“真”是经历人生种种挫折磨难后潜心参透的某种顿悟。这种顿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确是全面忖度得失荣辱、功名利禄后心如止水的灵魂净化,感情回归。
其“真”首先表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由此可见,他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影响,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与情趣。他读书可以不为繁琐的训诂,领悟文章内涵全凭自己意愿。所有的外物情感经过他的酝酿便烙下了其独特的风格。不仅是读书,陶渊明在饮酒方面亦表现出难得的直率与纯真,如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丛菊中坐,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其真率达到如此,让人感叹。
他对待“仕途”的态度也同样可以用“真”形容。陶渊明的思想构成并不单一。他从小研读儒家“六经”,亦爱读《老子》《庄子》,因此,“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超然事外的老庄之道,甚至般若的万有皆空思想都对他的人格形成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陶渊明少年时代便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他在诗文中毫不掩饰自己进取功名的热情:“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诗中强烈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与效忠国家的豪情。然而,他所生活的东晋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像陶渊明这种骨子里都写满“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正义诗人是无法融入,也是不被接纳的。诗人在矛盾中徘徊,在徘徊中冥想,面对不能改变的现状,他只能独善其身,并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绶去职而归。他终于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隐归。陶渊明是痛定思痛后毅然的决定,也是对政治仕途失望至极后的极端表现,直指心端。他的隐是一种看透世间风月后的淡然与决绝。儒、道乃至佛,几家之言,不同的人生观融合汇聚,却被陶渊明吸收达到了协调统一。经过他“出与入”思想的锤炼和躬耕经历洗涤后,其思想完成了成功的过渡,价值取向也终于找到了归宿,更加纯净。心灵的指归使其他的事物变得空淡,即使触及情感亦不会扰乱心中定数,更不会影响他归隐的决心,因此可以直视痛处并且抒发感情而不需逃避。
再次,陶渊明对待劳动态度也可以说明他的为人之真。梁启超曾说:“老实说,他不过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孔子说过:“忧道不忧贫。”孟子亦称“劳力者治于人”,可是陶渊明却摒弃了这些思想,没有故作矜持,而是从内心感受出发,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亲自耕作,并称“瞻望邈难建,转欲忘长勤”,足以证明了他的率真与质朴。在东晋那个强调门第宗族的社会里,劳动是被视为下贱的事的,陶渊明的行为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究其原因,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陶渊明出身没落仕宦家庭,门第微寒,因此他的身上没有富贵公子所具有的飞扬跋扈和假意清高。陶渊明更能理解下层百姓的处境,体会他们的生活艰辛。另外,也与他的贫困生活有关,他曾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倾壶绝余沥,窥社不见烟”“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他虽然为贫所困,却未被贫困压倒,他躬耕于农田,与农民一起劳动,是他净化思想沉淀浮躁的过程,亦使他的心灵最终洗尽铅华,形成宁静质真的风格。
(摘自《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陶渊明从小研读儒、道家等典籍,“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超然事外的老庄之道,甚至般若的万有皆空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B. 陶渊明年轻时有进取功名的热情,但无情的现实使他只能独善其身,并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绶去职而归。
C. 痛定思痛的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看透世间风月后的淡然与决绝,价值取向终于找到了归宿,因此更加纯净。
D.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东晋社会,像陶渊明这种正义诗人无法融入和被接纳,陷入矛盾之中的诗人走投无路,愤而归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表明了陶渊明的“真”是平静、纯净的。
B. 文章在论述陶渊明对待“仕途”的态度时,既论述了他进取功名的“真”,又论述了他归隐田园的“真”。
C. 文章引用“忧道不忧贫”“劳力者治于人”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等句子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对待劳动态度的“真”。
D. 文章用总分结构,从生活态度、“仕途”态度、劳动态度三方面论证了陶渊明的“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率真与质朴,尊重劳动人民,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亲自耕作,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美好德行。
B. 陶渊明理解下层人民的处境,身上没有富贵公子的飞扬跋扈和假意清高,他归隐耕田与出身寒门有关。
C. 陶渊明在归隐田园之后明确了人生价值取向,能够直视现实的痛处并且抒发情感而不需逃避,写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D. 陶渊明那些描写家境贫困的作品,反映了他净化思想沉淀浮躁的过程,体现了他的诗歌宁静质真的风格。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