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她高高兴兴地拆开信封,抽出一张请柬,上面印着这些字: “教育部长乔治①郎伯诺及夫人②恭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③星期一④光临教育部礼堂⑤参加夜会。” 她不...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她高高兴兴地拆开信封,抽出一张请柬,上面印着这些字:
“教育部长乔治①郎伯诺及夫人②恭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③星期一④光临教育部礼堂⑤参加夜会。”
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a〕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
“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但是,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你从来不出门,这是一个机会,这个,一个好机会!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你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
她用〔b〕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
材料(二)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A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B ”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材料(三)
中国的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相反,透过空白,可以领略到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千万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虽虚而实,虽少而多。
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己在心中。
1.为请柬①—⑤处选取恰当的标点( )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为〔a〕、〔b〕处选取恰当的词语( )
A. 懊恼 恼怒
B. 恼怒 懊恼
C. 郁闷 恼火
D. 怅惘 气愤
3.对路瓦栽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正确的理解是( )
A. 因为妻子从来不出门,这是一次夫妻出门娱乐的机会。
B. 这是赢得漂亮妻子欢心的好机会。平日妻子常常不高兴,甚至困苦。
C. 这是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结交场面上人物的好机会。
D. 这是难得出门的妻子,向周围人展现自己美貌、丰韵的好机会。
4.第4段划线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慢慢悠悠
B. 挑三拣四
C. 犹豫不决
D. 心中无数
5.根据上下文,划线B处玛蒂尔德“迟疑而焦急”的问话最合理的选项是( )
A. 我只借这一件,你借给我,行吗?
B. 你借给我这一件,怎么样?
C. 你借给我这一件,只一件,好吗?
D.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6.上面节选的这一部分内容描写人物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行动描写
B. 肖像和心理描写
C. 肖像和语言描写
D. 行动和语言描写
7.根据上下文,简析“她迟疑而焦急”的心理活动,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迟疑是说她怕她的朋友舍不得把项链借给她,焦急是急于把这挂贵重的项链借到手。
B. 迟疑是她到底借哪一首饰还没拿定主意,焦急是为自己不能最后决定而着急。
C. 迟疑是她不知这贵重的项链该不该借,焦急是希望她的朋友答应借给她。
D. 迟疑是她不知自己戴上是不是合适,焦急是希望她的朋友帮她决定。
8.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 )
A. 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B. 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
C. 慎重而犹豫——意外——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
D. 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
9.玛蒂尔德并没有发现这挂项链是假的,哪一点使她没有产生怀疑?请在文中找出这个语句,抄录下来。然后分析其作用。
10.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明确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是指读者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请简要回答。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