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题目内容: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 又何间焉/黑白相间
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 公将鼓之/旗鼓相当
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 视其辙乱/重蹈覆辙
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肉食者鄙/鄙夷不屑
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析】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析】
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析】
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理【解析】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3.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召公奭①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②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链接材料二)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③!”慎夫人④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⑤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⑥廪庾⑦尽满,而府库余财。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上》)
注: ①召公奭(shì):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 ②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泛指贵族。③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④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⑤亡:通“无”。⑥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⑦廪庾:粮仓。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