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材料概括分析题 “这人脖子可太细了,比擀面杖粗点有限,一把能攥过来,风大都怕给他吹折了。可这脑袋大 得非凡,像是擀面杖上顶个大倭瓜,晃晃悠悠的……”这是单田芳口中的人物角色房书安,生动鲜 活。那时电视...
题目内容:
材料概括分析题
“这人脖子可太细了,比擀面杖粗点有限,一把能攥过来,风大都怕给他吹折了。可这脑袋大 得非凡,像是擀面杖上顶个大倭瓜,晃晃悠悠的……”这是单田芳口中的人物角色房书安,生动鲜 活。那时电视节目尚未流行打字幕,评书又是一种偏重听觉的艺术形式,电视观众和电台听众如不 依赖文字和画面,光是听表演者的讲述,就足够收获一段好故事。“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单田芳的评书来自生活,源自民间,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大众语言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曾说过,评书艺术是想象的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带动观众思考和想象, 从而进入波澜壮阔的美学情景。评书的道具堪称简单至极,一人、一扇、一醒木、一方帕,无论千 军万马,还是浩瀚苍穹,全靠一张嘴来演绎,可谓张口刀光剑影,拂袖侠骨铮铮。一部书中,有上 千个人名,上千种兵器,要背熟就不容易,至于怎么登台、怎么抖包袱、怎么设置悬念,这都需要 从小苦练。而打好童子功后,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突破。
单田芳的大脑就是数据库,浑身上下仿佛满是按键,随便一按就是一段金戈铁马、美女英雄的传 奇。单田芳评书的影响,不仅为几代人留下了美好的艺术享受,更让评书在剧场形式、广播形式一 度衰落后,再度通过电视与评书的结合繁荣起来。不仅如此,单田芳的评书使受众大大扩展,从大 家刻板印象中“评书是老人听的”,延伸到很多年轻人。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天京 血泪》,听众多达 6 亿人次,有人统计每 7 个中国人就有 1 个在听他的评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不仅为喜爱他的人留下了一个经典嗓音,也为人们 贡献了数量庞大的经典作品,相信若干年后,我们仍能看到有人热衷于模仿单田芳。当人们想起他, 除了激荡人心的故事,肯定还有余音绕梁的旋律:“行侠仗义抱打不平,两肋插刀笑傲人生,他的 故事被人们竞相传颂……”
(节选自蒋新军《大师走了,讲新故事的探索还应继续》)
1.简要概括单田芳评书的特点。
2.请理解“单田芳的大脑就是数据库,浑身上下仿佛满是按键,随便一按就是一段金戈铁马、美女 英雄的传奇。”的含意。
3.结合文本,分析单田芳对讲故事做了哪些探索?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