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吕祉之抚谕淮...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吕祉之抚谕淮西也,焘谓张浚日:“祉书生,不更军旅,何可轻付。”浚不从,遂致郦琼之变。七年,张混特赐进士出身。况,浚兄也,将母至行在, 上引对而命之。焘言:“陛下方与浚图回大业,当以公道革前弊。今首赐混第,何以塞公议?”上念浚功,欲慰其母心,乃命起居郎楼招行下。焘不自安,与焰皆求去,不许。寻权吏部尚书。微猷阁待制黎确卒,诏赠官推恩,焘言:“确素号正人,一旦临变,失臣节,北面邦昌之庭,且为将命止勤王之师。今曲加赠恤,何以示天下?”诏追夺职名。金使张通古、萧哲至行在,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真院焘大骇日:“果有此言,愈不敢出矣。”桧不能夺,乃止。成都谋帅,上谕桧日:“张焘可,第道远,恐其惮行。”桧以谕焘,焘日:“君命也,焉敢辞。”在蜀四年,戢贪吏,薄租赋;抚雅州蕎部,西边不惊;岁旱则发粟,民得不饥。屡以衰疾乞骸。三十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三十一年八月,复知建康府。时金人窥江,建业民惊徙过半,闻焘至,人情稍安。孝宗受禅,除同知枢密院,遗子延入辞。诏肩舆至宫,给扶上殿,首问为治之要,言内治乃可外攘。隆兴元年,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谒告将理,许之。 及家,固求致仕。后二年辛,年七十五,谥忠定。
(节选自《宋史.张焘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朝议欲上拜金/诏素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检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检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
B. 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秦亦自知/得雅托疾在告/检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
C. 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泰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
D. 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直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
B. 勤王: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靖康之变后,北宋沦亡。高宗即位后,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杭州等地,均以“行在”名之。
D. 乞骸:又作“乞骸骨”、“致仕”,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焘忠心尽职,敢于直言进谏。皇上要特别赐给张浚的兄长张混进土出身,后来又下诏对已去世的黎确追赠官秩以示推及皇恩,张焘都表示反对。
B. 张焘刚正不阿,不惜得罪权贵。 金国使 者到访,朝廷议论打算让皇上下拜接受金国 诏书,张焘不惜得罪秦桧,极力进言抵制。
C. 张焘治理有方,赢得百姓称颂。治理蜀地期间,他采取一系 列措施,使边疆稳固,百姓不饥;担任建康知府的消息传出后,惊慌逃走的百姓又纷纷回来。
D. 张焘德高望重,深受皇帝信任。他曾多次推辞为官,但还是不断被委以重任;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准许用轿子抬着进宫.并搀扶着上殿,还询问他治国方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祉书生,不更军旅,何可轻付。”浚不从,遂致郦琼之变。
(2)上谕桧日:“张焘可,第道远,恐其惮行。”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