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要潜心安坐,用心感受纸质书带来的墨香与触感。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电子书的便携、大容量和多场景适应力在当今社会更具吸引力。报告显示,...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要潜心安坐,用心感受纸质书带来的墨香与触感。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电子书的便携、大容量和多场景适应力在当今社会更具吸引力。报告显示,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2016年,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书能够让碎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升整体阅读量。不过,纸质书因为收藏感更强,不会被读者轻易抛弃。85%的受访者表示会同时使用纸质书和电子书两种介质进行阅读。而随着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篇幅短小、内容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知乎周刊、豆瓣作品全集等互联网UGC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内的读书新欢。
(摘编自爱范儿《从亚马逊的<2017全民阅读报告>,来看看中国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材料三:
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出炉。“最美的书”内容多是适合浅阅读的小众题材。有些内容如果仅依托传统的白纸黑字出版,可能很难形成阅读乐趣。好在这些内容天然带有文创属性,只要包装得法,立显“纸质”优势。其次,在设计上强调“悦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纸质书被设计者以绝佳的表现力“视觉呈现”,更像是文创产品。其设计理念更多地观照阅读的附加值。文字被趣味性装帧出立体感,“阅读”被全方位诠释成“悦读”。电子阅读器在多变的纸、墨、色彩、结构面前完败。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电子阅读时代“悦读”还得靠纸质书》)
材料四:
2004年,Blog(博客)出现在中国,社交类网络从此风靡中国。各个行业都开始向自己的产品中植入社交基因,以期通过更多的用户群带来高额利益回报。《2017全民阅读报告》的数据显示,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内容,而17%的阅读者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虽然通过分享社交平台的信息的门槛相较于“阅读”而言略显宽泛,但通过评论、分享,却能增加读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电子阅读器与各类App相比,功能捉襟见肘并且囿于体积的时候,阅读类App自然成了阅读时代的新宠儿,它更加关注社交,依托手机使用更方便。各大阅读平台都在对阅读类App的社交性进行升级改造。阅读类App覆盖率排行第一的掌阅iReader通过“圈子”来经营粉丝;排行第二的QQ阅读通过“大神说”来维系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而以专注社交阅读而闻名遐迩的信读书可以说是在社交阅读上做得最好的;界面设计简洁友好;在书的段落中可以观看别人或自己写下批注,还可以加好友进行互动;赠书扉页上有人性化签名,记录你与好友赠书之情,赋予电子阅读一点儿仪式感;好友阅读对比更是赋予读书一点儿趣味,甚至你打开淘宝还有阅读时长代刷。微信读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相比于2016年1月,微信读书的覆盖率增长215%,活跃度提升412%。这正是抓住用户对于“社交”二字的深刻需求而得到收获。
(摘编自北京商报《电子阅读迟早会替代纸质书,社交阅读是第二个掘墓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书籍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其内容不适合浅阅读,而且用传统的白纸黑字出版,在包装、设计方面缺乏趣味性。
B. 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短篇、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一些互联网UGC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的读书新欢。
C. 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2015年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时长均高于2014年,其中使用手机的时长明显高出2014年。
D. 《2017全民阅读报告》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内容,同时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