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A.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B.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C.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D.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孟尝君——田氏,名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与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B. 寡人——秦始皇以前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后来成为天子的谦称。
C. 百乘——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一辆为一乘;百乘,即指百辆车。
D. 歃盟——又称歃血为盟。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泛指发誓订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孟尝君认为必须向诸侯求援。
B. 孟尝君分析说,如果赵王不借兵,秦魏就会结盟,赵国就会直面秦国,失去屏障。赵王权衡利弊,答应了孟尝君。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孟尝君以假设秦魏结盟的不利劝说动了燕王。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那时候燕国就会危在旦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2)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