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题目内容: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甲乙两文层次清晰,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选择其中一篇概括层意。
4.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5.《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