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完成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
题目内容: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完成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的宗旨是: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B. 蔡元培先生在文中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指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C. 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国家混乱,官僚主义盛行,加上封建思想中,为官为正道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
D. 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从内心里没有治学的严谨态度,思想腐化,享乐主义严重。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蔡元培认为“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他对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深刻的彻底的批判之后得出的全新认识,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 蔡元培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源于他对我国当时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焦虑,企图通过大学教育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以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主张。
C. 在这篇演讲辞中,蔡元培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说明在蔡元培看来,最大的腐败就是思想观念的腐败,腐败的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产生。因此,改革必须首先从破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开始。
D. 这段文字,蔡元培先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的种种弊病,从理论上说明这一宗旨的错误,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着再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正大宗旨的好处、宗旨乖违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一论点。
E. 蔡元培把“做官发财”列为腐败,他自己定“三不主义”,第一条就是“不做官”。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应该坚决抛弃“做官发财”的观念,同当官的发财的划清界限。
3.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画线句子的含意和感情。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