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去国怀乡(离开)
B. 锦鱗游泳(代指鱼)
C. 微斯人(微小)
D. 东临碣石(登临、靠近)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会于此 苛政猛于虎
B. 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
C. 感极而悲者矣 濯清涟而不妖
D. 前人之述备矣 醉翁之意不在酒
4.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乙)诗均为登高远望写景之作。(甲)文“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仅有“观望、观赏”之意;(乙)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观”则凸显了诗人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澎湃激情。
B. (甲)文、(乙)诗同是通过描绘水的浩渺壮阔,表现作者宽广博大的胸襟。
C. (甲)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作者对君王的愚忠思想;(乙)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通过萧索的秋景,反映了诗人战败后的悲凉心情。
D. (甲)文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乙)诗则展开大胆的想象,写景虚实并用,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5.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最后一段的议论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省去则更像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乙)诗最后两句是乐府诗的套语,为合乐而用,与诗的内容密切相关。
B. (甲)文第二、三段分别描写了景物的一阴一晴,表达了览物之悲与喜,两相对照,引出第四段,点明文章主旨。
C. (乙)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海波以及海面吐纳日月星汉等壮观景象,看似句句写景,实为字字抒情。
D. (甲)文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微斯人,吾谁与归?”釆用倒装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强烈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6.将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展开想象,体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并分析“若出”的表达效果。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