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以为贤,辟管勾国子监。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定守吕公著叹曰:“此古良吏也。”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时六察尚未言事,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又言河北榷盐法尚行,民受其弊,贫者不复食。
迁侍御史。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匙堡,掠居人。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趣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赠左正议大夫。为文语省理该,深得制诰体。有《易》《诗》《春秋传》行于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B.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C.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D.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科,宋朝科举考试的考试科目,是宋仁宗于进士、诸科外另设。应试者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B. 社稷,“社”是指谷神,“稷”是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体,如奏疏;也可指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D. 赠,在此处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岩叟聪明颖慧,善于为文。他幼时识字,十八岁时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他为文“语省理该”,著作甚丰。
B. 王岩叟才华出众,贤能忠诚。他因为有才能,被韩琦辟管勾国子监;韩绛试图留用他,他却以“不愿出他门”拒绝。
C. 王岩叟善于进谏,为民请命。他做监察御史时上书谈论国家安危之计,并要求国家仿照近古之制增加谏官数目;另外,他对役钱聚敛之法和黄河以北一带实行的榷盐法持否定态度。
D. 王岩叟眼光敏锐,有军事才能。他不同意将七巉经毁之地给予夏国,并请遣官谕熙帅,修筑定远城池,防御夏国侵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2)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