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进太宗疏 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 关圣虑者,岂不以河东新平,屯兵尚众,幽燕未下,辇运为劳? 臣愚以为此不足虑也。自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契丹纳米典吏,皆云自山后...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进太宗疏
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 关圣虑者,岂不以河东新平,屯兵尚众,幽燕未下,辇运为劳? 臣愚以为此不足虑也。自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契丹纳米典吏,皆云自山后转般以授河东。以臣料,契丹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然终为我有者,力不足也。 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未有军砦,入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 及国家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砦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此李牧所以用赵也。 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如是则边鄙宁,边鄙宁则辇运减,辇运减则河北之民获休息矣。民获休息,则田业增而蚕绩广,务农积谷,以实边用。且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
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强弱之势而已乎?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 人民,本也曰疆土,末也。 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尧、舜之道无他,在乎安民而利之尔。民既安利,则远人敛衽而至矣。 陛下爱民人、利天下之心,真尧、舜也。 臣虑群臣多以纤微之利,克下之术,侵苦穷民,以为功能。至于生民疾苦,见之如不见,闻之如不闻,敛怨速尤,无大于此。伏望慎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前日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因而利之,使赋税课利通济,可经久而行,为圣朝定法;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 敢循故常者,重置之法。 使天下耳目皆知陛下之心,戴陛下之惠,以德怀远,以惠利民,则远人之归,可立而待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国家守 / 要害增 / 壁垒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 / 民心已定 / 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B. 及国家守 / 要害增 / 壁垒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民 / 心已定 / 乃于雁门 /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C. 及国家守要害 / 增壁垒 / 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 / 民心已定 / 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 /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D. 及国家守要害 / 增壁垒 / 左控右扼 / 疆事甚严 / 恩信已行民 / 心已定 / 乃于雁门 /阳武谷来 / 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燕,地方名称。 泛指河北北部及辽宁部分地区。 因上述地区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有幽燕之称。
B. 契丹,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 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C.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
D. 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张齐贤看来,现在国家统一,朝野安定,皇上没必要因为河东刚刚平定,驻屯军队太多,幽燕地区未被攻下,粮草运输辛劳而担忧。
B. 张齐贤认为契丹对于太原应该是尽力了,但最终我们占有了太原,这说明契丹兵力不足,所以说对契丹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
C. 在张齐贤看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也就是说处理边疆问题不见得非要通过战争,这是张齐贤有远见的体现。
D. 百姓是本,土地是末,张齐贤认为应该以安定百姓为根本,百姓安定且有利后,远方之人则会归服。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
(2)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