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③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④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⑤。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③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④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⑤。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变法新党重被起用,元祐旧臣遭受打压。苏轼劝诫哲宗变法中亲贤远佞,遭忌恨而一再被贬,远至惠州。此诗写于赴惠州途中。②二毛人: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③十八滩: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④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此处代指故乡山水。⑤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比兴、对比等手法,极言被贬的路程之遥及处境之艰,而“二毛”又刻画了年岁之老。
B. 颔联写心境,其中“惶恐”谐音双关,一语双意,并蒂同枝,妙合无垠,令读者产生无穷的兴味。
C. 颈联写途中行舟所见,格调发生变化,由凄苦转为雄放,一“添”一“减”尽显行舟的“快意”。
D. 尾联承颈联格调,放开一笔,自我解嘲中作达观语,有幽默诙谐之效,其中“知津”暗用“子路问津”典故。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