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子见歧道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注)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
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注)葆祷:用土石修筑的小城。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戎寇至 即:假如
B. 褒姒之败 败:失败
C. 遂逝迎之 逝:前去
D. 知之审也 审:清楚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B.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C. 杨子见歧道而哭之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D. 昔也往责于东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的补出词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周宅酆、镐,近戎人。(戎人)与诸侯约
B.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幽王)为天下笑
C. 孽矣!无此事也。(我)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D. 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舜、尧、禹)入于泽而问牧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和杨子由所见想到人会惑于相近事物而受到负面影响或误入歧途,因此哭泣。
B. 褒姒之死引发了周平王东迁以及秦襄公、晋文公因护驾有功而获赐封地的结果。
C. 作者借黎丘丈人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被看似有才者迷惑而不能识别人才的人。
D. 要想不受“疑似之迹”的困扰,必须借助合适的人,即了解实际情况的人。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作者通过“烽火戏诸侯”和“黎丘丈人”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
本题链接: